重型汽车传动系统结构分析与优化设计
目录 | 第1-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前言 | 第8-9页 |
·与本课题相关的国内外现状 | 第9-12页 |
·重型汽车的发展现状 | 第9-10页 |
·重型汽车的发展趋势 | 第10-11页 |
·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课题来源 | 第12-13页 |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3-14页 |
第二章 汽车传动系统与动力性和经济性之间的关系 | 第14-23页 |
·传动系概述 | 第14-20页 |
·传动系的基本功用与组成 | 第14-17页 |
·机械式传动系的布置方案 | 第17页 |
·液力式传动系 | 第17-19页 |
·电力式传动系 | 第19-20页 |
·汽车动力性燃油经济性的评价指标 | 第20-23页 |
·汽车动力性的评价指标 | 第20-21页 |
·汽车燃油经济性的评价指标 | 第21-22页 |
·汽车动力性燃油经济性的综合评价指标 | 第22-23页 |
第三章 传动系结构分析与参数选择 | 第23-42页 |
·传动系统的结构形式 | 第23-34页 |
·离合器 | 第23-26页 |
·离合器的功用 | 第23-24页 |
·离合器的分类 | 第24页 |
·本车采用的离合器结构型式 | 第24-25页 |
·离合器的操纵机构 | 第25-26页 |
·变速器 | 第26-28页 |
·变速器的功用和组成 | 第26页 |
·变速器的类型 | 第26-27页 |
·本车采用的变速器类型 | 第27-28页 |
·变速器操纵机构 | 第28页 |
·万向传动装置 | 第28-30页 |
·万向节 | 第29-30页 |
·传动轴 | 第30页 |
·驱动桥 | 第30-34页 |
·主减速器 | 第31-32页 |
·差速器 | 第32-33页 |
·半轴 | 第33页 |
·桥壳 | 第33-34页 |
·汽车动力传动装置参数的选择 | 第34-36页 |
·最小传动比的选择 | 第34-35页 |
·最大传动比的选择 | 第35页 |
·传动系档数与各档传动比的选择 | 第35-36页 |
·电子控制机械式自动变速器 | 第36-41页 |
·离合器的自动控制 | 第38-39页 |
·主要影响因数 | 第38-39页 |
·最佳接合规律 | 第39页 |
·变速器换档及发动机供油的控制 | 第39-40页 |
·变速器换档自动控制 | 第39-40页 |
·发动机节气门开度的自动控制 | 第40页 |
·电子控制单元控制功能 | 第40-41页 |
·变速控制 | 第40-41页 |
·离合器控制 | 第41页 |
·发动机节气门控制 | 第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汽车传动系统的建模及分析 | 第42-53页 |
·特性转换装置 | 第43-46页 |
·离合器 | 第43-46页 |
·油门开度的变化 | 第44-45页 |
·踏板行程的变化 | 第45-46页 |
·变速器 | 第46页 |
·换档特性 | 第46-49页 |
·传动系效率的数学模型 | 第49-50页 |
·多刚体模型 | 第50-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汽车传动系的优化设计 | 第53-64页 |
·概述 | 第53-55页 |
·主减速器传动比的影响 | 第53页 |
·变速器的影响 | 第53-54页 |
·汽车燃油消耗量的确定 | 第54-55页 |
·优化设计 | 第55-56页 |
·确定设计变量 | 第55页 |
·建立目标函数 | 第55页 |
·建立约束条件 | 第55-56页 |
·求解过程 | 第56-58页 |
·传动系参数优化程序 | 第58-63页 |
·概述 | 第58-59页 |
·基本功能 | 第59页 |
·动力性仿真模块 | 第59页 |
·燃油经济性仿真模快 | 第59页 |
·传动系参数仿真模块 | 第59页 |
·程序的输入 | 第59-60页 |
·车辆的运行工况 | 第59-60页 |
·车辆及有关结构的数据 | 第60页 |
·程序的输出 | 第60页 |
·程序主界面 | 第60-61页 |
·程序绘图界面 | 第61页 |
·程序应用 | 第61-63页 |
·动力性仿真 | 第61-62页 |
·传动系参数的优化设计 | 第62-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