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土力学、地基基础工程论文--地基基础论文--地基和基础的理论和计算论文

成层地基—桩基—上部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3页
第1章 绪论第13-32页
   ·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研究背景第13页
   ·开展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研究的必要性第13-14页
   ·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研究的历史与现状第14-23页
     ·国外的研究历史与现状第14-21页
     ·国内的研究历史与现状第21-23页
   ·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第23-30页
     ·理论研究方法第23-28页
     ·试验研究方法第28-30页
   ·通用有限元软件 MSC.MARC 简介第30-31页
   ·本文研究内容第31-32页
第2章 场地土动力特性试验研究第32-50页
   ·引言第32页
   ·场地土的工程地质条件第32-34页
   ·场地土动模量的室内外试验研究第34-38页
     ·现场剪切波速测试第34-35页
     ·实验室循环单剪试验第35-37页
     ·动模量的比较和分析第37-38页
   ·动模量的室内对比试验研究第38-43页
     ·试验的基本情况第38-39页
     ·试验结果比较和分析第39-43页
   ·阻尼比的室内对比试验研究第43-48页
     ·循环单剪试验结果第45页
     ·动三轴试验结果第45-46页
     ·两种试验结果比较第46-48页
   ·场地土动力特性的试验确定第48-49页
   ·本章小节第49-50页
第3章 地基波动问题中非线性人工边界研究第50-73页
   ·引言第50页
   ·人工边界的研究历史和分类第50-52页
   ·考虑动模量衰减的粘性人工边界第52-56页
     ·粘性人工边界公式第53-54页
     ·粘性人工边界的反射系数第54-56页
   ·考虑动模量衰减的二维粘弹性人工边界第56-61页
     ·二维粘弹性人工边界公式第56-59页
     ·二维粘弹性人工边界的反射系数第59-61页
   ·考虑动模量衰减的三维粘弹性人工边界第61-62页
     ·三维切向粘弹性人工边界公式第61页
     ·三维法向粘弹性人工边界公式第61-62页
   ·粘性和粘弹性人工边界的有限元实现方法第62-63页
   ·算例分析第63-71页
     ·粘性人工边界算例第63-65页
     ·二维粘弹性人工边界算例第65-70页
     ·三维粘弹性人工边界算例第70-71页
     ·人工边界的比较第71页
   ·本章小结第71-73页
第4章 桩土动力分析中接触模型的研究第73-98页
   ·引言第73页
   ·土与结构界面模型的研究与应用现状第73-80页
   ·二维桩土动力接触模型的研究第80-86页
     ·接触模型的本构关系第80-82页
     ·接触单元的单元刚度矩阵第82-85页
     ·接触单元的阻尼矩阵第85-86页
     ·单元的厚度选择第86页
   ·三维桩土动力接触模型的研究第86-91页
     ·三维接触模型的本构关系第86-89页
     ·三维接触单元的单元刚度矩阵第89-91页
     ·三维接触单元的阻尼矩阵第91页
   ·算例分析第91-97页
   ·本章小节第97-98页
第5章 成层地基-桩基-框架结构大比例模型试验研究第98-119页
   ·引言第98页
   ·试验模型的设计与制作第98-102页
     ·试验模型设计第98-101页
     ·试验模型制作第101-102页
   ·模型的试验研究第102-118页
     ·地脉动激励下的模型试验研究第102-103页
     ·顶部牵引激励下的模型试验研究第103-113页
     ·顶部机械激励下的模型试验研究第113-118页
   ·本章小节第118-119页
第6章 大比例试验模型的地震反应分析第119-140页
   ·引言第119页
   ·地震动输入第119-120页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120-124页
   ·计算分析方法第124-126页
   ·有限元模型的验证第126-128页
   ·地震反应分析第128-139页
     ·场地的地震反应分析第129-132页
     ·上部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第132-134页
     ·参数分析第134-138页
     ·结构动力特性的变化第138-139页
   ·本章小节第139-140页
第7章 基于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思想的隔震研究第140-150页
   ·引言第140-141页
   ·成层地基中单桩水平阻抗函数研究第141-145页
     ·水平振动端承桩第143-144页
     ·水平振动摩擦桩第144-145页
   ·土层换填的隔震方法第145-148页
     ·土层属性对阻抗的影响第145-147页
     ·土层换填的减震效果第147页
     ·土层换填的隔震思路第147-148页
   ·算例分析第148-149页
   ·本章小节第149-150页
结论第150-155页
参考文献第155-167页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167-168页
致谢第168页

论文共1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神经网络技术的边坡稳定性研究
下一篇:模糊支持向量机的相关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