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大气科学(气象学)论文--气候学论文--气候变化、历史气候论文

气候变化对黄河中游水文水资源影响的关键问题研究

前言第1-7页
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1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7-33页
   ·选题背景及科学意义第17-18页
   ·气候变化对流域水文水资源影响研究现状第18-29页
     ·IPCC及其评价报告第19-20页
     ·气候情景第20-22页
     ·气候变化影响评价模型及其成果第22-24页
     ·水文变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现状第24-29页
   ·研究区域与研究内容第29-31页
     ·研究区域第29-30页
     ·研究内容第30-31页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31-33页
第二章 黄河中游水文变化特性第33-52页
   ·黄河中游概况第33-36页
     ·黄河中游自然地理概况第33-35页
     ·黄河中游水利水保工程概况第35页
     ·黄河中游水文气象资料概况第35-36页
   ·黄河中游下垫面因素及气候条件对产流的影响第36-38页
     ·下垫面因素对产流的影响第36-37页
     ·气候条件对产流的影响第37-38页
   ·水文序列变化分析方法第38-40页
     ·滑动平均法第38页
     ·斯波曼(Spearman)秩次相关检验第38-39页
     ·坎德尔(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第39-40页
   ·黄河中游地区水文情势变化分析第40-50页
     ·黄河中游降水变化特性第40-42页
     ·黄河中游气温变化特点第42-44页
     ·黄河中游蒸发能力的变化特点第44-46页
     ·黄河中游径流变化特点第46-50页
   ·本章小结第50-52页
第三章 流域水文模型在黄河中游的应用对比第52-82页
   ·流域水文模型分类及其选择标准第52-54页
     ·流域水文模型分类第52-53页
     ·流域水文模型的选择标准第53-54页
   ·集总式概念性流域水文模型第54-61页
     ·澳大利亚水量平衡模型第55-56页
     ·水文模拟模型第56-58页
     ·萨克拉门托模型第58-59页
     ·土壤湿度计算及演进模型第59-60页
     ·水箱模型第60-61页
   ·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第61-64页
     ·SWAT分布式模型第61-63页
     ·可变下渗容量模型第63-64页
   ·黄河水量平衡模型的研制第64-67页
     ·水源概化及模型计算原理第65-66页
     ·模型计算过程第66-67页
   ·模型的评价比选标准第67-69页
   ·不同水文模型在三川河、清涧河流域的比较第69-80页
     ·不同水文模型的一般性比较第69-72页
     ·流域水文模型在三川河流域的应用比较第72-76页
     ·流域水文模型在清涧河流域的应用比较第76-78页
     ·流域水文模型的应用情况分析第78-80页
   ·水文模型参数的不确定性分析第80-81页
   ·本章小结第81-82页
第四章 黄河中游大尺度水文过程模拟第82-101页
   ·黄河水量平衡模型的验证第82-89页
   ·模型参数的地域分布规律第89-90页
   ·模型参数的区域率定第90-94页
     ·黄河水量平衡模型与流域属性之间的物理关系第90-92页
     ·模型参数的区域率定第92-93页
     ·模型在无水文观测资料地区的应用检验第93-94页
   ·参数网格化及大流域水文过程模拟第94-100页
     ·产流单元的划分及相应雨量、参数的确定第95-97页
     ·大尺度流域的汇流计算第97页
     ·黄河中游大尺度区域的水文模拟第97-100页
   ·本章小结第100-101页
第五章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河川径流影响的定量分析第101-123页
   ·径流变化成因分析方法第101-103页
     ·长序列资料对比分析途径第101-102页
     ·对比试验途径第102页
     ·分项计算组合途径第102页
     ·流域水文模拟途径第102-103页
   ·分析方法第103-104页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影响的分离评判方法第103-104页
     ·有序聚类分析法第104页
   ·黄河中游典型支流径流变化的阶段性第104-106页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河龙区间典型支流河川径流的影响第106-112页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孤山川流域径流量的影响第106-109页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清涧河流域径流量的影响第109-111页
     ·环境变化对三川河流域径流量的影响第111-112页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龙三区间河川径流的影响第112-116页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渭河流域径流量的影响第112-114页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汾河流域径流量的影响第114-116页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三花区间河川径流的影响第116-119页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伊洛河流域径流量的影响第116-117页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沁河流域径流量的影响第117-119页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黄河中游径流量的影响第119-120页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黄河中游不同区间径流量影响的比较第120-121页
   ·本章小结第121-123页
第六章 气候变化对黄河中游水文水资源的影响第123-135页
   ·气温变化对蒸发能力的影响第123-126页
     ·资料收集与整理第123-124页
     ·黄河中游气温与蒸发能力的关系第124-125页
     ·黄河中游气温变化对蒸发能力的影响第125-126页
   ·气候模型输出结果与实测结果的比较第126-127页
   ·气候变化对黄河中游径流量的影响第127-130页
     ·径流变化敏感性的定义第127页
     ·黄河中游各区间径流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第127-130页
   ·三川河流域水文变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第130-133页
     ·不同径流组成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第130-131页
     ·气候变化对径流年内分配的影响第131-132页
     ·不同气候情景下土壤湿度的变化第132-133页
   ·本章小结第133-135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35-140页
   ·主要研究成果第135-138页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138-140页
参考文献第140-147页
博士研究生学习期间的工作第147-151页
 主持或参加完成的科研项目第147页
 奖励情况第147-148页
 发表论文及著作第148-151页
致谢第151页

论文共1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地下工程定向测量及监测技术研究
下一篇:大跨径斜拉桥钢桥面铺装动力响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