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理论论文--土地经济学论文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安置补偿问题研究--以云南省昆明市为例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第一章 引言第12-24页
 第一节 选题背景第12-13页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3-14页
 第三节 文献综述第14-19页
  一、国外征地安置补偿理论研究第14-15页
  二、国内主要理论研究第15-19页
   (一) 关于城市化和失地农民第16-17页
   (二) 关于失地农民安置和补偿问题产生的原因第17页
   (三) 关于土地权利理论第17-18页
   (四) 关于土地征用制度第18页
   (五) 关于征地安置和补偿方式的研究第18-19页
 第四节 研究方法第19-21页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第19-20页
  二、微观分析和宏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第20页
  三、问卷调查和入户访谈相结合的方法第20页
  四、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第20页
  五、归纳演绎法第20-21页
 第五节 论文框架安排第21-22页
 第六节 论文的创新点第22-24页
第二章 失地农民安置补偿研究的概念界定和理论依据第24-31页
 第一节 概念的界定第24-25页
  一、失地农民第24页
  二、城市化进程第24页
  三、失地农民安置补偿概念第24-25页
 第二节 研究的理论依据第25-31页
  一、征地安置补偿理论依据第25-26页
   (一) 土地价格理论第25页
   (二) 土地价格评估方法第25页
   (三) 土地价格评估的原则第25-26页
  二、征地安置补偿的内容第26-28页
   (一) 关于征地补偿标准第26-27页
   (二) 关于被征地农民安置途径第27-28页
  三、土地产权的内容第28-31页
   (一) 产权的界定第28页
   (二) 农村土地产权第28-29页
   (三) 马克思主义土地产权理论的当代衍生第29-30页
   (四) 可持续生计理论第30-31页
第三章 昆明市失地农民安置补偿现状分析第31-45页
 第一节 昆明市失地农民安置补偿的整体情况第31-34页
  一、失地农民的现行安置措施第31-32页
   (一) 社会保险安置第31-32页
   (二) 货币安置第32页
   (三) 住房安置第32页
  二、云南省失地农民现行补偿标准和补偿方式第32-34页
   (一) 补偿标准第32-34页
   (二) 补偿方式第34页
 第二节 被调查样本基本情况分析第34-45页
  一、被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第36-38页
  二、关于农民失地情况调查第38-39页
  三、收入与支出变化情况第39-41页
  四、就业情况第41-45页
第四章 昆明市失地农民安置补偿存在的问题分析第45-53页
 第一节 现行征地后安置政策存在的弊端第45-46页
 第二节 现行征地补偿标准不合理第46-53页
  一、以年产值的倍数和区片综合价作为征地补偿标准不合理第46-48页
  二、一次性经济补偿难以保证失地农民的可持续性生计第48-49页
  三、征地费用与土地出让价格相差悬殊,农民分配到的征地补偿金过低第49-50页
  四、被征收土地面临同地不同价的情况第50-53页
第五章 失地农民安置补偿实证分析第53-60页
 第一节 失地安置方面第53-58页
  一、失地农民对安置方式的意愿选择第53-54页
  二、失地农民安置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第54-58页
   (一) 模型变量的选择第54-55页
   (二) 模型估计第55-58页
 第二节 征地补偿方面第58-60页
  一、失地农民对现行征地补偿政策和失地后生活满意度的意愿表达第58-60页
第六章 昆明市安置补偿政策的理论选择第60-66页
 第一节 关于安置补偿方面的理论选择第60-62页
 第二节 关于是否赋予农民更多土地权力的理论选择第62-63页
 第三节 关于如何准确把握“公益性”征地政策边界的理论选择第63-66页
第七章 完善昆明市失地农民安置补偿的总体方略和政策措施第66-77页
 第一节 解决失地农民安置补偿问题的总体方略第66-67页
 第二节 解决失地农民安置补偿问题的政策措施建议第67-77页
  一、完善昆明市征地安置模式的建议第67-72页
  二、完善失地农民补偿机制的建议第72-77页
   (一) 引入补偿新机制,确保失地农民生计可持续性第72-74页
   (二) 扩大失地农民的征地补偿范围第74-75页
   (三) 改革征地实施程序以减少纠纷第75页
   (四) 建立征地补偿费分配年金化第75-77页
参考文献第77-79页
附录第79-83页
致谢第83-84页
本人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以人为本”视角下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与就业体系完善--以云南省昆明市为例
下一篇: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