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16页 |
1.1 论文的选题依据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虚拟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1 国外发展现状 | 第10-11页 |
1.2.2 我国虚拟现实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1页 |
1.2.3 水利仿真系统的现状 | 第11-12页 |
1.3 本仿真系统选用的开发工具 | 第12-14页 |
1.3.1 OpenGL概述 | 第12-13页 |
1.3.2 OpenGL的工作流程 | 第13页 |
1.3.3 OpenGL特点及功能 | 第13-14页 |
1.4 论文的工作及组织 | 第14-16页 |
1.4.1 论文的工作 | 第14-15页 |
1.4.2 论文的组织和结构 | 第15-16页 |
第二章 3DS文件结构及3D建模技术 | 第16-23页 |
2.1 3DS文件格式 | 第16-18页 |
2.1.1 3DS编辑程序块 | 第16-18页 |
2.1.2 3DS关键帧块 | 第18页 |
2.2 3D建模技术 | 第18-22页 |
2.2.1 地物的几何建模技术 | 第19页 |
2.2.2 纹理映射建模技术 | 第19-20页 |
2.2.3 地物模型与地形模型的匹配 | 第20-22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地形模拟算法 | 第23-42页 |
3.1 数字地形模型(DTM)和数字高程模型(DEM) | 第23-25页 |
3.1.1 DEM的表示法 | 第24-25页 |
3.2 DEM的主要表示模型 | 第25-29页 |
3.2.1 规则格网模型 | 第25-26页 |
3.2.2 等高线模型 | 第26-27页 |
3.2.3 不规则三角网(TIN)模型 | 第27-28页 |
3.2.4 三种主要DEM模型的比较 | 第28-29页 |
3.3 DEM的建立 | 第29-30页 |
3.3.1 DEM数据采集 | 第29页 |
3.3.2 用不规则点集DEM生成TIN | 第29页 |
3.3.3 DEM数据质量控制 | 第29-30页 |
3.4 TIN的构建 | 第30-36页 |
3.4.1 基本数学概念 | 第30-31页 |
3.4.2 Delaunay三角网描述 | 第31-32页 |
3.4.3 Delaunay三角剖分算法 | 第32-36页 |
3.5 分形地形算法 | 第36-41页 |
3.5.1 分形理论 | 第36-39页 |
3.5.2 Diamond-Square算法 | 第39-41页 |
3.6 DELAUNAY三角剖分算法和分形地形算法相结合 | 第41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水流和天空模拟算法 | 第42-50页 |
4.1 水流的模拟 | 第42-47页 |
4.1.1 水波模拟的一般算法及模型 | 第42-45页 |
4.1.2 三维流水的建模 | 第45页 |
4.1.3 三维流水的动画处理 | 第45-46页 |
4.1.4 水波模型优势分析 | 第46-47页 |
4.2 天空的模拟 | 第47-49页 |
4.2.1 圆顶形天空的建模 | 第47-48页 |
4.2.2 纹理映射 | 第48-49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五章 软件实现 | 第50-62页 |
5.1 三维仿真系统的实现 | 第51-58页 |
5.1.1 三维地形模拟 | 第51-55页 |
5.1.2 水流的模拟 | 第55页 |
5.1.3 天空模拟 | 第55-58页 |
5.2 3D建模及3DS模型的导入 | 第58-60页 |
5.2.1 水利工程建筑物的建模 | 第58-59页 |
5.2.2 树木的建模 | 第59页 |
5.2.3 各种地物模型与地形的匹配 | 第59页 |
5.2.4 导入3DS模型 | 第59-60页 |
5.3 水闸闸门实时开闭控制的实现 | 第60页 |
5.4 程序运行结果 | 第60-6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第62-64页 |
6.1 本文的总结 | 第62页 |
6.2 进一步的工作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附录 | 第68-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