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权证市场的发展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18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第二节 本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页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一、国外权证市场研究动态 | 第12-13页 |
二、国内权证市场研究动态 | 第13-16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第五节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6-18页 |
第二章 权证与权证市场概述 | 第18-27页 |
第一节 权证概述 | 第18-23页 |
一、权证的定义及构成要素 | 第18-20页 |
二、权证的分类 | 第20-21页 |
三、权证的功能 | 第21页 |
四、权证与其他金融衍生品种的区别 | 第21-22页 |
五、备兑权证与股本权证的异同 | 第22-23页 |
第二节 权证市场概述 | 第23-27页 |
一、权证市场概念及其对证券市场发展的意义 | 第23-24页 |
二、权证市场的功能 | 第24-27页 |
第三章 我国权证市场发展状况述评 | 第27-34页 |
第一节 我国权证市场发展概况 | 第27-31页 |
一、我国权证市场的起步 | 第27-28页 |
二、我国权证市场的发展 | 第28-31页 |
第二节 我国权证市场发展状况评析 | 第31-34页 |
一、促进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完成 | 第31页 |
二、权证市场功能未得到充分发挥 | 第31-32页 |
三、中小投资者损失惨重 | 第32页 |
四、个别权证价格与股票价格相关性不强 | 第32-33页 |
五、权证市场的发展意见出现分歧 | 第33-34页 |
第四章 权证价格和标的股价的相关性实证检验 | 第34-47页 |
第一节 研究方法 | 第34-38页 |
一、单位根检验 | 第34-35页 |
二、协整关系检验 | 第35-36页 |
三、误差修正模型(ECM) | 第36-37页 |
四、格兰杰(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 第37-38页 |
第二节 实证检验 | 第38-47页 |
一、样本数据选择标准与描述 | 第38-39页 |
二、平稳性检验 | 第39-42页 |
三、协整关系检验 | 第42-43页 |
四、格兰杰(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 第43-44页 |
五、结果分析 | 第44-47页 |
第五章 我国权证市场发展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47-51页 |
第一节 我国权证市场发展的主要问题 | 第47-48页 |
一、权证发行人信息披露不规范 | 第47页 |
二、权证投机严重 | 第47-48页 |
三、我国权证的定价问题 | 第48页 |
第二节 我国权证市场存在问题的原因 38? | 第48-51页 |
一、市场交易规模太小容易受到操纵 | 第48-49页 |
二、投资者盲目投机 | 第49页 |
三、权证市场的制度缺失 | 第49-50页 |
四、权证市场和股票市场功能缺失 | 第50-51页 |
第六章 未来我国权证市场发展的思路及政策建议 | 第51-68页 |
第一节 未来权证市场发展的客观必要性和意义 | 第51-52页 |
一、未来权证市场发展的必要性 | 第51-52页 |
二、发展权证市场的意义 | 第52页 |
第二节 未来权证市场发展的新思路 | 第52-55页 |
一、大力发展备兑权证 | 第52-54页 |
二、完善权证市场套利机制 | 第54-55页 |
第三节 我国权证市场未来发展的政策建议 | 第55-68页 |
一、健全现货市场制度 | 第55-58页 |
二、建立和完善备兑权证发行上市制度 | 第58-61页 |
三、完善备兑权证交易制度 | 第61-65页 |
四、加强备兑权证与股票市场的跨市监管 | 第65-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附录 | 第72-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