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流行病学调查及乳头药浴剂的研制
摘要 | 第1-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1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1-28页 |
第一章 奶牛隐性乳房炎的研究进展 | 第11-22页 |
1 奶牛乳房炎类型 | 第11-13页 |
·临床型乳房炎 | 第11-12页 |
·隐性型乳房炎 | 第12-13页 |
2 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生原因 | 第13-15页 |
·生物性因素 | 第13-14页 |
·自身因素 | 第14页 |
·营养因素 | 第14-15页 |
·环境因素 | 第15页 |
·管理因素 | 第15页 |
3 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检测方法 | 第15-19页 |
·乳汁微生物检查 | 第15-16页 |
·体细胞直接记数法 | 第16页 |
·加州乳房炎检测法(简称 CMT法) | 第16-17页 |
·乳汁电导率检测法 | 第17页 |
·乳汁PH值的检测 | 第17-18页 |
·其他新研究出或正在研究的诊断方法 | 第18-19页 |
4 奶牛隐性乳房炎的防制 | 第19-22页 |
·牛场设计要合理 | 第19页 |
·科学的饲养管理 | 第19页 |
·搞好环境和牛体卫生 | 第19-20页 |
·加强分娩前后的护理 | 第20页 |
·采取正确的挤奶方式 | 第20页 |
·药物治疗 | 第20-21页 |
·疫苗免疫 | 第21-22页 |
第二章 奶牛乳头药浴剂的研究进展 | 第22-24页 |
1 乳头药浴的作用机理 | 第22页 |
2 乳头药浴剂的种类 | 第22-24页 |
参考文献 | 第24-28页 |
第二部分 试验研究 | 第28-59页 |
第三章 奶牛隐性乳房炎检测方法的比较 | 第28-36页 |
摘要 | 第28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28-31页 |
·试验材料 | 第28页 |
·试验方法 | 第28-31页 |
2 试验结果 | 第31页 |
3 讨论 | 第31-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5页 |
英文摘要 | 第35-36页 |
第四章 潍坊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流行病学调查 | 第36-42页 |
摘要 | 第36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36-37页 |
·试验材料 | 第36-37页 |
·试验方法 | 第37页 |
2 试验结果 | 第37-39页 |
3 讨论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1页 |
英文摘要 | 第41-42页 |
第五章 奶牛隐性乳房炎主要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 第42-50页 |
摘要 | 第42-43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43-45页 |
·试验材料 | 第43页 |
·试验方法 | 第43-45页 |
2 试验结果 | 第45-46页 |
3 讨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英文摘要 | 第49-50页 |
第六章 奶牛乳头药浴剂的研制 | 第50-59页 |
摘要 | 第50-51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51-53页 |
·试验材料 | 第51页 |
·试验方法 | 第51-53页 |
2 试验结果 | 第53-55页 |
3 讨论 | 第55-56页 |
4 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8页 |
英文摘要 | 第58-59页 |
全文结论 | 第59-60页 |
附录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