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创性声明 | 第1页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3-4页 |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8页 |
第一章 概述 | 第8-16页 |
·滑子蘑及其加工处理 | 第8页 |
·保险粉的性质及其用途 | 第8-9页 |
·保险粉的性质 | 第8页 |
·保险粉的用途 | 第8-9页 |
·重金属的毒性及危害 | 第9-11页 |
·食品中铜、镉、铅、锌、砷的分析现状 | 第11-15页 |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滑子蘑中的镉、铜、铅、锌 | 第16-39页 |
·前言 | 第16页 |
·萃取火焰原子吸收法的原理 | 第16页 |
·实验部分 | 第16-18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16-18页 |
·最佳分析条件 | 第1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8-35页 |
·狭缝宽度的影响 | 第18-19页 |
·乙炔-空气比的影响 | 第19-20页 |
·观测高度的影响 | 第20页 |
·背景校正 | 第20页 |
·消化条件的选择 | 第20-22页 |
·萃取条件的选择 | 第22-23页 |
·相比的确定 | 第23-24页 |
·浸泡时间的影响 | 第24页 |
·工作曲线的测定 | 第24-27页 |
·线性范围的确定 | 第27-28页 |
·检出限及精密度实验 | 第28-29页 |
·稳定性实验 | 第29-30页 |
·样品测定 | 第30页 |
·方法回收率及方法精密度 | 第30-33页 |
·共存离子的干扰 | 第33-35页 |
·ICP-AES法测定滑子蘑中的镉、铜、铅、锌 | 第35-37页 |
·仪器条件的优化 | 第35页 |
·实验方法 | 第35页 |
·标准曲线及线性范围的测定 | 第35-37页 |
·样品分析结果及分析性能参数 | 第37页 |
·火焰原子吸收法与ICP-AES法的比较 | 第37-38页 |
·两种方法样品测定值的比较 | 第37页 |
·精密度、回收率及检出限的比较 | 第37-38页 |
·小结 | 第38-39页 |
第三章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滑子蘑中的痕量砷 | 第39-54页 |
·前言 | 第39页 |
·实验部分 | 第39-41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39-40页 |
·最佳分析条件 | 第40-4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1-51页 |
·基体改进剂对测定的影响 | 第41-42页 |
·石墨炉工作条件的选择 | 第42-48页 |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48-49页 |
·线性范围的确定 | 第49-50页 |
·检出限及仪器精密度实验 | 第50页 |
·稳定性实验 | 第50页 |
·共存离子的干扰 | 第50-51页 |
·样品及回收率的测定 | 第51页 |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滑子蘑中的砷 | 第51-52页 |
·仪器条件的优化 | 第51-52页 |
·实验方法 | 第52页 |
·As标准曲线及线性范围的测定 | 第52页 |
·样品分析结果及分析性能参数 | 第52页 |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与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砷的比较 | 第52-53页 |
·两种方法样品测定值的比较 | 第52-53页 |
·精密度、回收率及检出限的比较 | 第53页 |
·小结 | 第53-54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