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关于“道德实践日记”活动道德教育价值的研究--以本溪市溪湖区为例

中文摘要第1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5-6页
 (一) 问题提出的背景第5-6页
 (二) 本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第6页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第6-9页
 (一) 国外研究第6-8页
 (二) 国内研究第8-9页
三、研究方法第9-10页
 (一) 调查法第9页
 (二) 文献法第9页
 (三) 访谈法第9-10页
四、道德实践日记活动的内涵、过程和特点第10-13页
 (一) 内涵第10页
 (二) 过程第10-11页
 (三) 特点第11-13页
五、“道德实践日记”活动道德教育价值分析第13-24页
 (一) 日记活动促进学生关注道德实践,积累道德体验第13-14页
 (二) 日记活动实现师生“角色”转换,确立了学生“主体角色”第14页
 (三) 日记活动实现了道德教育从共性走向个性第14-15页
 (四) 日记活动增加师生之间合力,触动学生心灵,唤醒学生的道德自觉第15-18页
 (五) 日记活动注重了社会大环境的道德教育功能,促进道德教育与社会现实接轨第18-19页
 (六) 日记活动增强了学校道德教育工作的特色第19-20页
 (七) 日记活动拓展了中小学道德教育的思路第20-24页
六、“道德实践日记”活动存在的问题第24-25页
 (一) 道德教育要求仍然相对偏高第24页
 (二) 个别教师对“日记”活动认识程度不够第24页
 (三) 日记活动发展不均衡第24页
 (四) 学校组织的道德实践活动内容针对性不强第24页
 (五) 日记真实性比例有待进一步提高第24页
 (六) 教师评语普遍存在着忽视学生审“丑”的现象第24-25页
 (七) 发展前景需进一步深化第25页
七、加强和改进“道德实践日记”活动的对策思考第25-31页
 (一) 道德教育要求要适度第25-26页
 (二)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第26-27页
 (三) 建立评价和督导机制第27-28页
 (四) 学校要为学生创造全面发展的成长环境第28页
 (五) 帮助学生选好题材,写出真实的日记第28-29页
 (六) 适当地教给学生一些应对丑恶、打击丑恶的策略和方法第29页
 (七) 建立科研机制第29-31页
英文摘要第31-32页
注释第32-33页
参考文献第33-35页
附件1第35-37页
附件2第37-38页
致谢第38-39页

论文共3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鲁棒H_∞控制和广义系统模型降阶
下一篇:中国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研究--基于独立性与通货膨胀关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