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绪论 | 第1-12页 |
| ·课题研究的起因与背景 | 第7-9页 |
| ·课题研究的起因 | 第7页 |
|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7-9页 |
|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页 |
| ·课题研究的方法 | 第9-10页 |
| ·课题研究的方法 | 第9-10页 |
| ·城市公共空间的主要内容及框架 | 第10-12页 |
| ·研究范围 | 第10页 |
|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 ·研究框架 | 第11-12页 |
| 2 城市公共空间发展历程的思考 | 第12-31页 |
| ·国外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历程及其启示 | 第12-17页 |
| ·国外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 | 第12-16页 |
| ·国外城市公共空间发展的启示 | 第16-17页 |
| ·我国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历程及特点 | 第17-22页 |
| ·我国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 | 第17-21页 |
| ·我国城市公共空间发展的特点 | 第21-22页 |
| ·我国城市公共空间的体验 | 第22-28页 |
| ·观察分析 | 第22-23页 |
| ·实地考察 | 第23-28页 |
| ·理解与深思国家五部委“一律停建大广场”的通知精神 | 第28页 |
| ·当前城市公共空间的存在问题 | 第28-29页 |
| ·小结—小型公共空间概念的提出 | 第29-31页 |
| 3 城市中人性化的小型公共空间特质分析 | 第31-53页 |
| ·小型公共空间概念的理解 | 第31-37页 |
| ·小型公共空间概念 | 第31-32页 |
| ·小型公共空间的服务人群和服务范围 | 第32-35页 |
| ·小型公共空间的规模 | 第35-37页 |
| ·小型公共空间的位置选择 | 第37-42页 |
| ·街角处 | 第37-38页 |
| ·街区内部 | 第38-39页 |
| ·立交空间日益盛行 | 第39-40页 |
| ·拓宽的人行道 | 第40-42页 |
| ·小型公共空间的活动分析 | 第42-45页 |
| ·人的时间活动规律 | 第42页 |
| ·不同人的需求分析 | 第42-45页 |
| ·人性化的小型公共空间的特性 | 第45-52页 |
| ·可达性 | 第45-47页 |
| ·和谐一致性 | 第47-49页 |
| ·可识别性 | 第49-50页 |
| ·适居性 | 第50-52页 |
| ·小结 | 第52-53页 |
| 4 小型公共空间设计 | 第53-77页 |
| ·入口和边界 | 第53-55页 |
| ·小型公共空间入口 | 第53-54页 |
| ·小型公共空间边界 | 第54-55页 |
| ·休憩设施 | 第55-62页 |
| ·“坐”的布置原则 | 第56-57页 |
| ·座椅设计 | 第57-62页 |
| ·活动区 | 第62-66页 |
| ·儿童活动区 | 第62-63页 |
| ·老人活动区 | 第63-66页 |
| ·中轻年人活动区 | 第66页 |
| ·地面 | 第66-69页 |
| ·地面铺装原则 | 第66-67页 |
| ·铺装设计 | 第67-69页 |
| ·植物配置 | 第69-72页 |
| ·绿化布局原则 | 第70页 |
| ·绿化景观的营造 | 第70-72页 |
| ·场地设施 | 第72-76页 |
| ·场地设施配置原则 | 第72页 |
| ·针对性设计 | 第72-76页 |
| ·小结 | 第76-77页 |
| 5. 小型公共空间案例的调研与分析 | 第77-88页 |
| ·紫薇花园 | 第77-82页 |
| ·调研问卷分析 | 第78-79页 |
| ·调研现状分析 | 第79-81页 |
| ·调研综合评价 | 第81-82页 |
| ·环城公园 | 第82-87页 |
| ·调研环境分析 | 第82-86页 |
| ·环城公园改建性建议 | 第86-87页 |
| ·小结 | 第87-88页 |
| 6 结论 | 第88-90页 |
| 致谢 | 第90-91页 |
| 参考文献 | 第91-93页 |
| 附录 | 第93-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