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际铁路运输组织模式与站型配置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0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7-19页 |
·研究目标 | 第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8-19页 |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城际铁路功能定位 | 第20-29页 |
·城际铁路的概念内涵 | 第20-21页 |
·城际铁路与长大干线铁路的关系 | 第20-21页 |
·城际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的关系 | 第21页 |
·城际铁路功能定位的基本要素 | 第21-24页 |
·线网地位 | 第22页 |
·服务对象 | 第22页 |
·服务范围 | 第22-23页 |
·服务质量 | 第23-24页 |
·我国城际铁路系统的功能定位 | 第24-27页 |
·城际客运交通需求特征 | 第24-25页 |
·我国城际铁路系统的功能定位 | 第25-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第三章 城际铁路速度目标值研究 | 第29-48页 |
·城际铁路速度目标值选择的主要原则 | 第29页 |
·城际铁路速度目标值选择的思路框架 | 第29-30页 |
·时间目标值的选择 | 第30-31页 |
·速度目标值方案 | 第31页 |
·速度目标值的综合确定 | 第31-47页 |
·工程投资的影响分析 | 第31-32页 |
·相邻路网的速度目标值匹配 | 第32页 |
·对运营成本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 第32-33页 |
·对客流的影响 | 第33页 |
·不同等级列车最高运行速度选择 | 第33-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四章 城际铁路运输组织模式 | 第48-68页 |
·城际跨线客流运输组织模式研究 | 第48-52页 |
·城际跨线客流运输组织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 | 第48-49页 |
·城际跨线客流两种运输组织模式的优缺点分析 | 第49-50页 |
·跨线列车运行模式研究 | 第50-52页 |
·城际铁路本线运输组织模式研究 | 第52-67页 |
·本线列车运行模式研究 | 第52-53页 |
·有速差越行模式对大站快车提速效果分析 | 第53-56页 |
·有速差越行模式对线路通过能力的影响 | 第56-65页 |
·有速差越行模式对站站停列车旅速的影响 | 第65-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五章 城际铁路的站型选择及站线配置 | 第68-80页 |
·城际铁路车站类型 | 第68页 |
·城际铁路车站布置基本图型 | 第68-74页 |
·中间站 | 第69-73页 |
·始发(终到)站 | 第73-74页 |
·接轨站 | 第74页 |
·城际铁路站场设计的基本参数 | 第74-79页 |
·到发线数量 | 第75-77页 |
·到发线有效长 | 第77-78页 |
·站台尺寸 | 第78页 |
·道岔及道岔配列 | 第78-79页 |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六章 城际铁路实例研究 | 第80-92页 |
·研究背景 | 第80页 |
·功能定位 | 第80-82页 |
·本线所在的交通走廊交通方式分工 | 第80-81页 |
·本线功能定位 | 第81-82页 |
·速度目标值的选择 | 第82-86页 |
·时间目标值的确定 | 第82-83页 |
·速度目标值的选择 | 第83-86页 |
·运输组织模式研究 | 第86-88页 |
·列车跨线与旅客换乘 | 第86页 |
·跨线列车运输组织模式 | 第86-87页 |
·环线运输组织模式 | 第87-88页 |
·广佛环线运输组织模式综合分析 | 第88页 |
·站型选择与站线配置 | 第88-92页 |
·本线车站类型 | 第88页 |
·本线主要车站站型布置形式 | 第88-90页 |
·广佛环线广佛段站场设计的基本参数 | 第90-92页 |
结论 | 第92-94页 |
致谢 | 第94-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9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