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9页 |
| ·前言 | 第11-12页 |
| ·医用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的研究现状 | 第12-27页 |
| ·医用生物降解性聚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2-15页 |
| ·聚丙交酯的研究现状 | 第15-23页 |
| ·生物降解性聚碳酸酯的研究现状 | 第23-26页 |
| ·脂肪族聚碳酸酯的发展趋势 | 第26-27页 |
|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27-29页 |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9-37页 |
| ·原料及仪器 | 第29-31页 |
| ·原料 | 第29-30页 |
| ·实验仪器及型号 | 第30-31页 |
| ·实验步骤、工艺 | 第31-35页 |
| ·4-苄氧甲基-1,3-二氧戊环-2-酮(BPC)的制备 | 第31-32页 |
| ·丙交酯的制备和纯化 | 第32-33页 |
| ·BPC均聚物的制备 | 第33页 |
| ·BPC与DL-丙交酯共聚物的制备 | 第33-34页 |
| ·BPC与DL-丙交酯共聚物的保护基的脱除 | 第34页 |
| ·BPC与DL-丙交酯共聚物薄膜的制备 | 第34页 |
| ·BPC与DL-丙交酯共聚物薄膜的降解 | 第34-35页 |
| ·分析测试 | 第35-37页 |
| ·吸水率的测定 | 第35页 |
| ·仪器分析 | 第35-37页 |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37-69页 |
| ·4-苄氧甲基-1,3—二氧戊环-2-酮(BPC)的合成及表征 | 第37-42页 |
| ·核磁共振光谱(~1H-NMR)分析 | 第38-39页 |
| ·核磁共振光谱(~(13)C-NMR)分析 | 第39-40页 |
| ·质谱(MS)分析 | 第40-41页 |
| ·红外吸收光谱(FT-IR)分析 | 第41-42页 |
| ·元素分析 | 第42页 |
| ·丙交酯的合成及表征 | 第42-48页 |
| ·催化剂加入时间对丙交酯收率的影响 | 第43-44页 |
| ·丙交酯精制方法对丙交酯收率和纯度的影响 | 第44页 |
| ·催化剂用量对丙交酯收率的影响 | 第44-45页 |
| ·脱水温度对丙交酯收率的影响 | 第45-46页 |
| ·脱水时间对丙交酯收率的影响 | 第46-47页 |
| ·解聚温度对丙交酯收率的影响 | 第47-48页 |
| ·丙交酯纯度的表征 | 第48页 |
| ·BPC均聚物的制备和表征 | 第48-56页 |
| ·BPC均聚物的制备 | 第49-53页 |
| ·催化剂种类对PBPC分子量的影响 | 第49-50页 |
| ·催化剂用量对PBPC分子量的影响 | 第50-51页 |
| ·聚合温度对PBPC分子量的影响 | 第51-52页 |
| ·聚合时间对PBPC分子量的影响 | 第52-53页 |
| ·BPC均聚物的表征 | 第53-56页 |
| ·BPC改性丙交酯的共聚物的制备、表征和降解 | 第56-69页 |
| ·BPC改性丙交酯的共聚物的制备 | 第56-59页 |
| ·聚合反应温度的确定 | 第57页 |
| ·催化剂用量对共聚物分子量的影响 | 第57-58页 |
| ·聚合反应时间对共聚物分子量的影响 | 第58页 |
| ·BPC摩尔含量对共聚物分子量的影响 | 第58-59页 |
| ·BPC与D,L-LA的共聚物的表征 | 第59-66页 |
| ·分析测试 | 第59-66页 |
| ·BPC改性丙交酯的共聚物的吸水率 | 第66页 |
| ·BPC改性丙交酯的共聚物的降解 | 第66-69页 |
| ·材料的失重 | 第66-67页 |
| ·分子量的变化 | 第67-69页 |
| 第四章 结论 | 第69-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7页 |
| 致谢 | 第77-78页 |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8-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