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 | 第1-9页 |
| 一、《坛经》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引导众生转迷成悟,实现成佛宗教目的 | 第9-21页 |
| (一) “佛”的涵义 | 第11-14页 |
| (二) 转迷成悟的标志--达到“无念”境界 | 第14-16页 |
| (三) 转迷成悟的方法--识心见性 | 第16-21页 |
| 二、《坛经》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 第21-33页 |
| (一) “无生无死”的超越生死观 | 第21-24页 |
| (二) 善恶观 | 第24-30页 |
| (三) 孝道观 | 第30-33页 |
| 三、《坛经》的思想政治教育原则和方法 | 第33-39页 |
| (一) 《坛经》的思想政治教育原则 | 第33-36页 |
| (二) 《坛经》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自度和他度 | 第36-39页 |
| 四、《坛经》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现实价值 | 第39-47页 |
| (一) 树立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进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 | 第39-42页 |
| (二) 思想政治教育要重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树立以人为本理念 | 第42-44页 |
| (三) 思考借鉴《坛经》中的和谐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第44-47页 |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 (一) 参考论著 | 第47-48页 |
| (二) 参考论文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