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铸喷嘴性能检测系统及二冷仿真软件的开发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12页 |
1 绪论 | 第12-24页 |
·连铸技术的发展 | 第12-14页 |
·二次冷却在连铸中的作用 | 第14-17页 |
·二次冷却对铸坯质量的影响 | 第15页 |
·二冷区的冷却系统 | 第15-17页 |
·喷嘴性能测试系统 | 第17页 |
·连铸二冷凝固传热数学模型概况 | 第17-19页 |
·计算机仿真在二冷过程中的应用 | 第19-22页 |
·二冷过程的计算机仿真 | 第21-22页 |
·二冷制度的优化 | 第22页 |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2-24页 |
2 二冷喷嘴性能测试系统 | 第24-36页 |
·原喷嘴冷态性能测试装置 | 第25页 |
·新型喷嘴冷态性能测试系统 | 第25-31页 |
·测试系统的组成 | 第26-28页 |
·测试数据的处理 | 第28页 |
·喷嘴冷态性能测试软件 | 第28-30页 |
·喷嘴冷态性能测试过程 | 第30-31页 |
·喷嘴热态性能测试装置 | 第31-32页 |
·喷嘴性能测试结果 | 第32-36页 |
·喷嘴冷态性能测试结果 | 第33-34页 |
·喷嘴热态性能测试结果 | 第34-36页 |
3 板坯二冷凝固传热数学模型 | 第36-50页 |
·凝固传热方程的描述 | 第36-38页 |
·差分方程的建立 | 第38-41页 |
·物性参数的选取 | 第41-43页 |
·固相线、液相线温度的确定 | 第41页 |
·密度 | 第41页 |
·比热容 | 第41-42页 |
·导热系数 | 第42页 |
·凝固潜热 | 第42-43页 |
·边界条件的确定 | 第43-44页 |
·二冷仿真软件 | 第44-50页 |
·二冷仿真软件的完善 | 第44-46页 |
·二冷仿真软件介绍 | 第46-50页 |
4 二冷水量的计算 | 第50-62页 |
·二冷水量计算的方法 | 第50-52页 |
·二冷水量计算程序 | 第52-59页 |
·目标表面温度的确定 | 第52-54页 |
·二冷水量计算结果 | 第54-58页 |
·过热度对二冷水量的影响 | 第58-59页 |
·二冷配水参数的确定 | 第59-62页 |
5 二冷过程铸坯应变的分析 | 第62-74页 |
·概述 | 第62页 |
·临界应变 | 第62-64页 |
·临界应变的影响因素 | 第62-63页 |
·临界应变计算公式 | 第63-64页 |
·二冷区应变模型 | 第64-67页 |
·鼓肚及鼓肚应变 | 第64-65页 |
·矫直应变 | 第65-66页 |
·错位应变 | 第66-67页 |
·应变计算结果分析 | 第67-74页 |
·拉速对应变的影响 | 第68-70页 |
·过热度对应变的影响 | 第70-72页 |
·二冷制度对应变的影响 | 第72-74页 |
6 二冷非稳态过程的离线模拟 | 第74-82页 |
·二冷非稳态过程模拟方法 | 第74-75页 |
·二冷非稳态过程配水方案 | 第75-77页 |
·非稳态的配水方法 | 第75-76页 |
·平均拉速的参数配水 | 第76-77页 |
·二冷非稳态过程温度场的模拟 | 第77-82页 |
·非稳态和恒拉速情况的比较 | 第77-78页 |
·不同配水方式非稳态模拟的比较 | 第78-82页 |
7 结论 | 第82-84页 |
致谢 | 第84-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0页 |
附: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0-91页 |
独创性声明 | 第91页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