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机制研究
第一章 绪论 | 第1-15页 |
·研究课题的提出 | 第9-13页 |
·福建省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严峻 | 第9-12页 |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概念 | 第12页 |
·福建省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机制弊端 | 第12-13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研究的内容和拟采用的技术方法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国外交通安全管理机制研究动态 | 第15-22页 |
·国内的交通安全管理动态 | 第15页 |
·国内外交通安全管理经验借鉴和启发 | 第15-22页 |
·强化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 第16页 |
·制定交通安全计划和管理目标 | 第16-17页 |
·依法管理交通 | 第17-18页 |
·建立道路交通事故紧急救援体系 | 第18页 |
·道路安全审计 | 第18-20页 |
·建立安全信息管理系统 | 第20-21页 |
·建立大交通管理机制 | 第21-22页 |
第三章 道路交通事故原因分析及安全管理对策 | 第22-33页 |
·人的安全管理 | 第23-26页 |
·驾驶员的安全因素 | 第23-24页 |
·驾驶员安全管理对策 | 第24-26页 |
·车的安全管理 | 第26-29页 |
·车辆的安全因素 | 第26-27页 |
·车辆的安全管理对策 | 第27-29页 |
·路的安全管理 | 第29-31页 |
·道路的安全因素 | 第29页 |
·道路的安全管理对策 | 第29-31页 |
·环境的安全管理 | 第3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四章 政府安全监督管理机制的改善 | 第33-63页 |
·福建省交通部门的安全管理机制 | 第33-38页 |
·政府安全管理目标的制定 | 第38-41页 |
·确立总体目标 | 第38-39页 |
·建立安全目标管理体系 | 第39-41页 |
·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 第41-44页 |
·行政执法监督 | 第44-47页 |
·改革执法模式 | 第44-45页 |
·新型执法管理体系 | 第45-46页 |
·体系实施 | 第46-47页 |
·交通工程和管理技术 | 第47-56页 |
·交通工程的安全审计 | 第47-52页 |
·道路安全审计的内容 | 第48-49页 |
·道路安全审计的实施 | 第49-52页 |
·交通工程安全信息管理系统 | 第52-56页 |
·主线监控系统 | 第53-54页 |
·判断系统 | 第54页 |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 第54-55页 |
·模型库管理系统 | 第55-56页 |
·应急管理系统 | 第56-61页 |
·成立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 第56-57页 |
·事故应急救援系统的设计 | 第57-58页 |
·建立应急救援响应机制 | 第58-59页 |
·交通应急预案的实施 | 第59-61页 |
·建立监督管理机制 | 第61-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五章 交通企业安全管理 | 第63-92页 |
·交通企业安全管理的任务和内容 | 第63页 |
·福建省交通企业安全管理弊端 | 第63-65页 |
·OSHMS管理模式 | 第65-80页 |
·OSHMS管理体系与传统安全管理体系的区别 | 第65-68页 |
·风险管理系统 | 第68-74页 |
·交通企业风险源子系统(RSS) | 第69页 |
·企业风险因素子系统(RES) | 第69-72页 |
·企业风险评价子系统(RAS) | 第72页 |
·企业风险评价子系统(RAS) | 第72-73页 |
·企业不可承受风险控制子系统(RCS) | 第73页 |
·企业风险管理后评价子系统(RMLAS) | 第73-74页 |
·风险评价 | 第74-79页 |
·风险评价方法 | 第74页 |
·安全评价方法的选择 | 第74-75页 |
·风险评价程序 | 第75-76页 |
·风险定量评价和风险控制 | 第76-79页 |
·OSHMS体系策划和文件的建立 | 第79-80页 |
·∏型安全管理模式 | 第80-89页 |
·危险辨析系统 | 第81-83页 |
·交通企业安全文化体系 | 第83-85页 |
·安全文化管理体系 | 第83-84页 |
·安全文化体系建设 | 第84-85页 |
·安全信息管理系统 | 第85-89页 |
·网络安全管理系统(NSMS) | 第85-88页 |
·企业安全局域网 | 第88-89页 |
·其他安全管理模式 | 第89-90页 |
·安全管理模式的实施 | 第90-91页 |
·本章小结 | 第91-92页 |
结论 | 第92-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6页 |
致谢 | 第96-97页 |
个人简历及研究成果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