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实时Linux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第1章绪论 | 第1-10页 |
1.1课题研究背景 | 第6页 |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6-9页 |
1.2.1国外相关技术和产品 | 第7-8页 |
1.3.2国内相关产品现状和发展趋势 | 第8-9页 |
1.3论文组织结构 | 第9-10页 |
第2章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概述 | 第10-15页 |
2.1嵌入式系统概况 | 第10-12页 |
2.1.1嵌入式技术发展的历史 | 第10-11页 |
2.1.2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分类 | 第11页 |
2.1.3嵌入式操作系统的技术特点和应用前景 | 第11-12页 |
2.2实时操作系统介绍 | 第12-15页 |
2.2.1什么是实时操作系统 | 第12-13页 |
2.2.2实时操作系统特征及评价指标 | 第13-15页 |
第3章嵌入式Linux系统设计实现 | 第15-29页 |
3.1最小内核制作 | 第15-18页 |
3.1.1可加载内核模块机制 | 第15-17页 |
3.1.2内核模块选择原则 | 第17页 |
3.1.3最小内核配置及编译 | 第17-18页 |
3.2最小化文件系统 | 第18-24页 |
3.2.1初始进程init | 第18页 |
3.2.2BusyBox思想 | 第18-20页 |
3.2.3标准C库 | 第20-22页 |
3.2.4ELF文件冗余去除 | 第22-23页 |
3.2.5动态链接与静态链接 | 第23-24页 |
3.3系统引导 | 第24-29页 |
3.3.1网络引导流程 | 第25页 |
3.3.2网络主机配置 | 第25-26页 |
3.3.3引导芯片制作 | 第26-29页 |
第4章实时系统RT-Linux的设计与实现 | 第29-41页 |
4.1Linux实时机制与不足 | 第29-31页 |
4.1.1Linux调度的时机 | 第29-30页 |
4.1.2Linux调度的策略 | 第30-31页 |
4.2RT-Linux中的实时机制 | 第31-35页 |
4.2.1高精度的时钟处理 | 第32-33页 |
4.2.2实时中断处理 | 第33-35页 |
4.2.3实时任务与Linux通信方法 | 第35页 |
4.3实时内核性能测试 | 第35-41页 |
4.3.1标准Linux内核调度延时测试 | 第36页 |
4.3.2实时Linux内核调度延时测试 | 第36-41页 |
第5章基于嵌入式Linux的网络应用 | 第41-48页 |
5.1应用环境介绍 | 第41-42页 |
5.2系统实现 | 第42-46页 |
5.2.1硬件设置 | 第42页 |
5.2.2实时RT-Linux的安装实现 | 第42-44页 |
5.2.3实时RT-Linux的嵌入式改造 | 第44-45页 |
5.2.4系统加载 | 第45-46页 |
5.3系统测试 | 第46-48页 |
第6章结论与展望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