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光栅传感解调系统中通信接口技术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6页 |
| 目录 | 第6-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2页 |
| ·国外光纤光栅传感技术研究现状 | 第8-9页 |
| ·国内光纤光栅传感技术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课题的来源及意义 | 第10-11页 |
|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11-12页 |
| 第2章 光纤光栅的传感机理 | 第12-22页 |
| ·光纤光栅基本结构 | 第12-13页 |
| ·光纤光栅的温度、应变和压力特性 | 第13-19页 |
| ·光纤光栅的温度特性 | 第13-14页 |
| ·光纤光栅的应变特性 | 第14-18页 |
| ·光纤光栅的压力特性 | 第18-19页 |
| ·光纤光栅传感网络 | 第19-22页 |
| ·准分布式光纤传感 | 第19-20页 |
| ·分布式光纤传感原理 | 第20-22页 |
| 第3章 光纤光栅传感解调系统 | 第22-28页 |
| ·光纤光栅传感器的信号解调技术 | 第22-26页 |
| ·光谱仪检测法 | 第22-23页 |
| ·匹配光栅法 | 第23页 |
| ·可调谐法布里—珀罗腔法 | 第23-25页 |
| ·边缘滤波器法 | 第25-26页 |
| ·可调谐光源法 | 第26页 |
| ·基于可调F-P滤波器的解调系统设计 | 第26-28页 |
| 第4章 基于串行接口的数据通信 | 第28-41页 |
| ·串行通信概述 | 第28-30页 |
| ·串行通信帧的起始、停止位 | 第28-29页 |
| ·连接握手 | 第29页 |
| ·确认 | 第29页 |
| ·中断 | 第29-30页 |
| ·轮询 | 第30页 |
| ·差错检测 | 第30页 |
| ·EIA-232-D接口标准 | 第30-34页 |
| ·电气特性 | 第31-32页 |
| ·连接器的机械特性 | 第32-33页 |
| ·接口信号 | 第33-34页 |
| ·利用DLL实现串行接口的数据通信 | 第34-41页 |
| ·DLL概述 | 第35页 |
| ·创建DLL | 第35-39页 |
| ·使用DLL | 第39-41页 |
| 第5章 基于网络接口的数据通信 | 第41-47页 |
| ·工业数据通信网络概述 | 第41-42页 |
| ·基于嵌入式Internet的解决方案 | 第42-44页 |
| ·单片机驱动以太网控制芯片 | 第42-43页 |
| ·高档单片机+RTOS | 第43页 |
| ·专用芯片 | 第43-44页 |
| ·网络环境下的特殊性问题 | 第44-47页 |
| ·实时性问题 | 第44-45页 |
| ·通信机制与协议 | 第45-46页 |
| ·可靠性问题 | 第46-47页 |
| 第6章 基于OPC技术的数据通信 | 第47-65页 |
| ·OPC技术概述 | 第47-52页 |
| ·OPC技术的本质——COM/DCOM | 第47-49页 |
| ·OPC DA2.04规范简述 | 第49-52页 |
| ·OPC服务器的实现 | 第52-64页 |
| ·实现OPC标准接口 | 第52-63页 |
| ·与解调系统进行通信 | 第63-64页 |
| ·OPC客户程序的实现 | 第64-65页 |
| 第7章 总结及展望 | 第65-67页 |
| ·全文总结 | 第65页 |
| ·进一步的工作 | 第65-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0-71页 |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