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航空机轮刹车控制技术研究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4页 |
| ·机轮防滑刹车研究的背景 | 第9页 |
| ·机轮防滑刹车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9-11页 |
| ·机轮防滑刹车的国外发展现状 | 第9-11页 |
| ·机轮防滑刹车国内发展现状 | 第11页 |
| ·机轮防滑刹车系统的发展方向 | 第11-13页 |
| ·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 | 第13页 |
|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13-14页 |
| 第二章 飞机防滑刹车系统分析 | 第14-25页 |
| ·机轮防滑刹车的动力学分析 | 第14-15页 |
| ·轮胎与跑道表面之间结合力分析 | 第15-20页 |
| ·轮胎与跑道表面之间结合力产生的机理 | 第15-17页 |
| ·影响结合系数的因素 | 第17-18页 |
| ·Pacejka轮胎模型 | 第18-20页 |
| ·防滑刹车系统的工作原理与性能评述 | 第20-24页 |
| ·防滑刹车系统的分类及工作原理 | 第20-22页 |
| ·防滑刹车系统的性能评述 | 第22-24页 |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 第三章 模糊控制原理 | 第25-40页 |
| ·控制理论的发展和应用 | 第25-27页 |
| ·模糊控制原理 | 第27-30页 |
| ·模糊集合 | 第27页 |
| ·模糊矩阵和模糊关系 | 第27-28页 |
| ·模糊推理 | 第28-29页 |
| ·解模糊判决方法 | 第29-30页 |
| ·模糊控制器的结构 | 第30-31页 |
|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 第31-36页 |
|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方法 | 第31-35页 |
|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原则 | 第35-36页 |
| ·模糊控制系统的在线学习方法 | 第36-39页 |
| ·控制规则评价算法 | 第36-38页 |
| ·控制规则自修正算法 | 第38-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第四章 防滑刹车模糊控制器的研究 | 第40-54页 |
| ·引言 | 第40页 |
| ·防滑刹车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 第40-44页 |
| ·防滑刹车模糊控制器的结构设计 | 第40-41页 |
| ·确定模糊语言变量及其论域 | 第41-42页 |
| ·输入输出变量的模糊化处理 | 第42页 |
| ·确定语言值的隶属函数 | 第42-43页 |
| ·防抱制动模糊控制器规则的确定 | 第43-44页 |
| ·模糊控制器解模糊方法 | 第44页 |
| ·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模糊控制研究 | 第44-47页 |
| ·遗传算法(GA)的基本原理 | 第45页 |
| ·遗传算法(GA)的特点及应用 | 第45-46页 |
| ·遗传算法(GA)的要素及实现步骤 | 第46-47页 |
| ·模糊控制规则的遗传算法优化 | 第47-52页 |
| ·规则遗传编码 | 第49页 |
| ·遗传参数的确定 | 第49-50页 |
| ·适应度函数的确定 | 第50页 |
| ·遗传操作 | 第50-52页 |
| ·自适应交叉、变异概率 | 第52页 |
| ·优化及仿真结果 | 第52-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 第五章 防滑刹车系统的硬件设计 | 第54-64页 |
| ·防滑刹车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 | 第54-57页 |
| ·防滑刹车控制系统的总体结构 | 第54-55页 |
| ·防滑刹车控制盒 | 第55页 |
| ·指令传感器 | 第55页 |
| ·轮速传感器 | 第55页 |
| ·电液伺服阀 | 第55-57页 |
| ·防滑刹车控制盒的设计 | 第57-60页 |
| ·防滑刹车控制盒的总体框图 | 第57-58页 |
| ·指令信号的检测 | 第58-59页 |
| ·轮速信号的检测 | 第59页 |
| ·电液伺服阀的驱动 | 第59-60页 |
| ·防滑刹车控制盒的辅助功能 | 第60-61页 |
| ·设计中的抗干扰措施 | 第61-62页 |
| ·硬件抗干扰措施 | 第61页 |
| ·软件抗干扰措施 | 第61-62页 |
| ·地面惯性台模拟试验结果 | 第62-63页 |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64-66页 |
| ·研究工作总结 | 第64页 |
| ·研究工作展望 | 第64-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71页 |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