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制约因素分析
引言 | 第1-11页 |
1 对现有国际金融中心的考察分析 | 第11-21页 |
·国际金融中心的演变与发展 | 第11-12页 |
·当代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模式与特点 | 第12-15页 |
·国际金融中心的主要模式 | 第12-14页 |
·国际金融中心的主要特点 | 第14-15页 |
·现有国际金融中心成因的理论分析 | 第15-21页 |
·双重拉力(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 | 第15-17页 |
·三方推力(供求因素、历史因素和城市因素) | 第17-20页 |
·政府作用力(地方政府的公共政策) | 第20-21页 |
2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现状 | 第21-37页 |
·上海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有利条件 | 第21-23页 |
·上海金融业发展现状分析 | 第23-32页 |
·上海金融市场运行状况 | 第25-29页 |
·上海重要金融行业的发展状况 | 第29-32页 |
·政府重要金融政策对上海金融业的影响 | 第32-37页 |
·QFII对资本市场将产生五大效应 | 第33-35页 |
·CEPA对上海金融市场发展的影响 | 第35-37页 |
3 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制约因素与问题 | 第37-58页 |
·上海与其他城市金融发展状况的比较 | 第37-47页 |
·上海与纽约、伦敦等世界成熟国际金融中心的比较 | 第37-42页 |
·上海与北京、深圳的比较 | 第42-47页 |
·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障碍与问题 | 第47-58页 |
·经济基本面问题 | 第47-48页 |
·经济金融化以及金融市场化程度不够问题 | 第48-49页 |
·宏观体制问题 | 第49-54页 |
·微观机制问题 | 第54页 |
·资金供给缺乏问题 | 第54页 |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不够问题 | 第54-55页 |
·法制环境问题 | 第55页 |
·与国际贸易、物流、航运中心的互动不足 | 第55页 |
·经营成本问题 | 第55-56页 |
·人才、工具与中介机构问题 | 第56-58页 |
4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战略对策 | 第58-72页 |
·加快发展离岸金融市场 | 第58-59页 |
·上海要努力促进金融机构经营的商业化 | 第59-64页 |
·加快证券、期货行业的发展 | 第59-61页 |
·缩小上海保险市场同国际间差距 | 第61-62页 |
·改革和发展上海信托业和基金业 | 第62-64页 |
·需要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的功能 | 第64-70页 |
·加速货币市场的发展 | 第64-66页 |
·加速资本市场国际化进程 | 第66-68页 |
·全面放开外汇市场,抢占市场先机 | 第68-69页 |
·进一步促进黄金市场规范化、国际化发展 | 第69-70页 |
·逐步实现上海银行业国际化发展 | 第70-72页 |
结论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后记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