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明 | 第1页 |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3-4页 |
|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目录 | 第8-11页 |
| 引言 | 第11-13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8页 |
| ·政府的汽车产业宏观调控战略概述 | 第13-18页 |
| ·政府宏观调控战略的定义 | 第13页 |
| ·发达国家政府的汽车产业调控战略实施的成效 | 第13-14页 |
| ·我国政府的产业调控战略概述 | 第14页 |
| ·我国政府的汽车产业宏观调控战略的制定原则 | 第14-16页 |
| ·我国政府对汽车产业宏观调控已取得的成效 | 第16-18页 |
| 第二章 我国汽车产业概述 | 第18-24页 |
| ·我国汽车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 第18-19页 |
| ·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简史 | 第19-21页 |
| ·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 第21-24页 |
| ·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 第21-22页 |
| ·我国汽车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22-24页 |
| 第三章 我国汽车产业实施政府调控战略所面临的机遇、挑战和发展目标 | 第24-40页 |
| ·入世后我国汽车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分析 | 第24-26页 |
| ·面临的机遇 | 第26-30页 |
|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 第26-27页 |
| ·汽车工业结构调整与产业重组取得明显进展 | 第27-28页 |
| ·我国汽车市场是一个相对开放竞争的市场 | 第28-29页 |
| ·汽车产业配套的部分相关产业具有国际竞争优势 | 第29页 |
| ·已经制定了符合汽车产业发展的部分相关政策 | 第29-30页 |
| ·面临的挑战 | 第30-35页 |
| ·以前汽车产业保护政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 第30-31页 |
| ·外资进入中国汽车产业的负面影响 | 第31-32页 |
| ·目前的汽车消费市场还未形成规模 | 第32-33页 |
| ·传统的政府对行业的管理模式带来的影响 | 第33-34页 |
| ·我国汽车产业参与国际汽车产业竞争的能力不强 | 第34-35页 |
| ·对汽车产业实施政府调控的目标 | 第35-40页 |
| ·节约资源、改善环境 | 第35-36页 |
| ·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和汽车相关的行业的发展 | 第36-37页 |
| ·推动整个产业链条的升级 | 第37-38页 |
| ·参与国际竞争,成为汽车产业强国 | 第38-40页 |
| 第四章 实施政府调控战略的对策措施 | 第40-52页 |
| ·科学的发展 | 第40-44页 |
| ·汽车产业发展战略 | 第40-41页 |
| ·统筹汽车产业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 第41-42页 |
| ·汽车产业全面发展 | 第42-44页 |
| ·重视市场的作用 | 第44-48页 |
| ·由政府为主导向市场为主导的转变 | 第44页 |
| ·创造企业发展的环境,支持企业成为市场的主体 | 第44-45页 |
| ·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 第45-46页 |
| ·依托市场,优化配置汽车产业资源 | 第46-47页 |
| ·打破行政垄断和地方保护 | 第47页 |
| ·克服政府对市场的过分干预 | 第47-48页 |
| ·解决市场失灵问题 | 第48页 |
| ·法制化建设 | 第48-50页 |
| ·配套的法律和法规 | 第48-49页 |
| ·依法行政管理 | 第49页 |
| ·善于利用政策法规来规范各种市场行为 | 第49-50页 |
| ·政府调控战略的实施 | 第50-52页 |
| ·避免政府多头管理 | 第50页 |
| ·要与产业发展阶段相适应 | 第50页 |
| ·明确地方政府在汽车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 第50-52页 |
| 结论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 致谢 | 第56-57页 |
| 作者简介 | 第57-58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著及获奖情况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