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前言 | 第8-17页 |
第一章 辽东楤木种子休眠原因的研究 | 第17-33页 |
一、材料与方法 | 第17-20页 |
二、结果与分析 | 第20-29页 |
(一) 种子的发芽率及种子活力的分析 | 第20页 |
(二) 种皮和种胚效应对辽东楤木种子休眠的影响 | 第20-23页 |
(三) 种内抑制物对辽东楤木种子休眠的影响 | 第23-29页 |
三、小结 | 第29-30页 |
四、讨论 | 第30-33页 |
第二章 辽东楤木种子休眠解除方法研究 | 第33-40页 |
一、材料与方法 | 第33-34页 |
二、结果与分析 | 第34-37页 |
(一) 变温层积条件下6-BA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 第34-35页 |
(二) GA对变温层积过程中各时期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 第35-36页 |
(三) 变温层积过程中种子结构的解剖观察 | 第36-37页 |
三、小结 | 第37页 |
四、讨论 | 第37-40页 |
第三章 辽东楤木种子休眠解除的生理机制研究 | 第40-57页 |
一、材料与方法 | 第40-43页 |
二、结果与分析 | 第43-52页 |
(一) 解除休眠过程中相关物质代谢的变化 | 第43-46页 |
(二) 解除休眠过程中呼吸途径的关键酶变化 | 第46-48页 |
(三) 解除休眠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 | 第48-50页 |
(四) 解除休眠过程中部分信号分子的变化 | 第50-52页 |
三、小结 | 第52页 |
四、讨论 | 第52-57页 |
结论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4页 |
图版 | 第64-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英文摘要 | 第70-72页 |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文章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