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南部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封育草地土壤水分特征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9页 |
1 前言 | 第9-11页 |
2 研究综述 | 第11-15页 |
2.1 土壤水分动态变化 | 第11-12页 |
2.1.1 土壤水分时间变化 | 第11-12页 |
2.1.2 土壤水分空间变化 | 第12页 |
2.1.2.1 垂直变化 | 第12页 |
2.1.2.2 空间变异性 | 第12页 |
2.2 影响土壤水分变化的环境因子 | 第12-15页 |
2.2.1 土壤特性 | 第13页 |
2.2.2 气象因子 | 第13页 |
2.2.3 地形因子 | 第13-14页 |
2.2.4 不同植被及土地利用方式 | 第14-15页 |
3 研究区概况 | 第15-16页 |
3.1 自然概况 | 第15页 |
3.1.1 地理位置 | 第15页 |
3.1.2 气候 | 第15页 |
3.1.3 土壤 | 第15页 |
3.1.4 植被 | 第15页 |
3.2 社会经济概况 | 第15-16页 |
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6-18页 |
4.1 样地设置与采样 | 第16-17页 |
4.1.1 样地概况 | 第16页 |
4.1.2 测定内容 | 第16-17页 |
4.1.2.1 土壤水分测定 | 第16页 |
4.1.2.2 土壤水分物理特性测定 | 第16-17页 |
4.2 数据处理 | 第17-18页 |
4.2.1 士壤水分空间动态分析 | 第17页 |
4.2.2 土壤蓄水量计算 | 第17页 |
4.2.3 土壤蓄水量盈亏评价方法 | 第17-18页 |
5 结果与分析 | 第18-46页 |
5.1 土壤水分物理特性分析 | 第18-25页 |
5.1.1 草地类型与土壤水分物理性状 | 第18-20页 |
5.1.2 土壤水分物理性状沿土壤剖面垂直变化 | 第20-23页 |
5.1.2.1 不同样点容重垂直变化 | 第21页 |
5.1.2.2 不同样点饱和持水量垂直变化 | 第21页 |
5.1.2.3 不同样点田间持水量垂直变化 | 第21-22页 |
5.1.2.4 不同样点毛管持水量垂直变化 | 第22-23页 |
5.1.3 土壤水分物理性状沿坡面变化 | 第23-25页 |
5.1.3.1 不同坡位容重变化 | 第24页 |
5.1.3.2 不同坡位饱和持水量变化 | 第24页 |
5.1.3.3 不同坡位田间持水量变化 | 第24-25页 |
5.1.3.4 不同坡位毛管持水量变化 | 第25页 |
5.2 土壤水分时空分布特征 | 第25-35页 |
5.2.1 降雨量及季节分布特征 | 第26页 |
5.2.2 坡地降雨的空间再分配特征 | 第26-35页 |
5.2.2.1 坡度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 第29-31页 |
5.2.2.2 坡向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 第31-32页 |
5.2.2.3 坡位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 第32-35页 |
5.3 草地类型与土壤含水量 | 第35-37页 |
5.4 人工扰动与土壤含水量 | 第37-38页 |
5.5 土壤含水量剖面分布特征 | 第38-40页 |
5.5.1 土壤水分易变层 | 第39页 |
5.5.2 土壤水分利用层 | 第39-40页 |
5.5.3 土壤水分稳定调节层 | 第40页 |
5.6 草地类型与土壤蓄水性能及盈亏评价 | 第40-46页 |
5.6.1 不同草地类型土壤蓄水量性能分析 | 第40-41页 |
5.6.2 不同草地类型土壤蓄水量时空动态 | 第41-43页 |
5.6.2.1 土壤蓄水量垂直变化 | 第41-42页 |
5.6.2.2 土壤蓄水量季节变化 | 第42-43页 |
5.6.3 不同草地类型土壤蓄水量盈亏评价 | 第43-46页 |
6 讨论 | 第46-50页 |
7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