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2页 |
1.1 研究背景、意义及应用前景 | 第9-10页 |
1.2 MODBUS应用协议 | 第10-13页 |
1.2.1 应用数据单元 | 第10-11页 |
1.2 2 MODBUS数据模型 | 第11-12页 |
1.2.3 功能码分类 | 第12-13页 |
1.3 MODBUS应用协议在串行链路上的实现 | 第13-15页 |
1.3.1 MODBUS串行链路协议 | 第13页 |
1.3.2 串行链路上的 MODBUS帧 | 第13-14页 |
1.3.3 串行传输模式 | 第14-15页 |
1.4 MODBUS应用协议在 TCP/ IP上的实现 | 第15-18页 |
1.4.1 MODBUS报文传输服务 | 第15页 |
1.4.2 通讯结构 | 第15-16页 |
1.4.3 MODBUS报文传输结构 | 第16-18页 |
1.4.4 TCP连接管理 | 第18页 |
1.5 嵌入式系统的基本概念 | 第18-22页 |
1.5.1 嵌入式系统定义 | 第18-19页 |
1.5.2 嵌入式系统的特点 | 第19-20页 |
1.5.3 嵌入式系统的软件特点 | 第20-22页 |
第二章 现存网关的分析 | 第22-40页 |
2.1 主要理论基础 | 第22-26页 |
2.1.1 排队论 | 第22-25页 |
2.1.2 马尔科夫过程与嵌入马尔科夫链 | 第25-26页 |
2.2 MODBUS控制网络的存取控制方法 | 第26-29页 |
2.2.1 存取控制方法的分类 | 第26-27页 |
2.2.2 主从式存取控制 | 第27-28页 |
2.2.3 分散式存取控制 | 第28页 |
2.2.4 随机式存取控制 | 第28-29页 |
2.3 现存方案的介绍 | 第29-35页 |
2.3.1 一般控制网络互连 | 第29-30页 |
2.3.2 网关访问与运行机制 | 第30-31页 |
2.3.3 现存网关的运行机制 | 第31-35页 |
2.4 现有网关的模型分析 | 第35-40页 |
2.4.1 假设条件 | 第35页 |
2.4.2 排队模型及平衡解 | 第35-38页 |
2.4.3 系统分析 | 第38-40页 |
第三章 嵌入式网关的设计分析 | 第40-46页 |
3.1 方案设计 | 第40-42页 |
3.1.1 新方案的提出 | 第40页 |
3.1.2 新方案网关的运行机制 | 第40-42页 |
3.2 控制子网模型的实时性分析 | 第42-43页 |
3.2.1 假设条件 | 第42页 |
3.2.2 排队模型及平衡解 | 第42-43页 |
3.2.3 系统分析 | 第43页 |
3.3 TCP连接响应的分析 | 第43-46页 |
3.3.1 TCP流量分析 | 第44页 |
3.3.2 TCP公平性与兼容性 | 第44-45页 |
3.3.3 系统分析 | 第45-46页 |
第四章 嵌入式网关的实现 | 第46-54页 |
4.1 嵌入式网关的整体硬件平台设计 | 第46-49页 |
4.1.1 CPU电路 | 第46-47页 |
4.1.2 接口电路 | 第47-48页 |
4.1.3 外接存储电路 | 第48-49页 |
4.2 嵌入式网关的软件设计 | 第49-54页 |
4.2.1 软件的流程设计 | 第49-50页 |
4.2.2 启动代码设计 | 第50-51页 |
4.2.3 网关初始化设计 | 第51页 |
4.2.4 底层控制子网接口设计 | 第51-52页 |
4.2.5 以太网接口设计 | 第52-54页 |
第五章 嵌入式网关的测试 | 第54-58页 |
5.1 嵌入式网关的实时性测试 | 第54-56页 |
5.2 应用实例 | 第56-58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8-60页 |
6.1 所做工作的总结 | 第58页 |
6.2 不足之处 | 第58页 |
6.3 课题展望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作者在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64-65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