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22页 |
1.1 转向系统的发展及其原理简介 | 第10-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3-20页 |
1.2.1 转向系统的节能研究 | 第13-17页 |
1.2.2 泵的结构改进和静动态特性仿真研究 | 第17-20页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0-22页 |
1.3.1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0页 |
1.3.2 论文研究的意义 | 第20-22页 |
第二章 节能型转向泵配流盘的优化设计 | 第22-42页 |
2.1 YBZ610B-070/080型转向泵的能耗分析 | 第22-23页 |
2.2 节能型转向泵的恒流方案 | 第23-24页 |
2.3 节能型转向泵结构参数的初步确定 | 第24-25页 |
2.4 新型的配流原理 | 第25-27页 |
2.5 最佳配流参数的选取 | 第27-37页 |
2.5.1 预升压工作腔压力增量方程 | 第27-32页 |
2.5.2 预卸压工作腔压力增量方程 | 第32-36页 |
2.5.3 最佳配流参数的确定 | 第36-37页 |
2.6 预升压力特性 | 第37-39页 |
2.7 预卸压力特性 | 第39-41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三章 转向泵的流量特性分析 | 第42-62页 |
3.1 理想状态下节能型转向泵的瞬时流量特性分析 | 第43-45页 |
3.2 卸荷槽过流截面面积的计算 | 第45-47页 |
3.3 卸荷槽引起的回冲流量特性 | 第47-49页 |
3.4 考虑实际影响因素时节能型转向泵的瞬时流量 | 第49-53页 |
3.5 YBZ610B-070/080型转向泵的瞬时流量特性分析 | 第53-60页 |
3.5.1 双作用叶片泵的工作原理 | 第54-55页 |
3.5.2 结构参数的测绘 | 第55-57页 |
3.5.3 理想状态下的瞬时流量 | 第57-59页 |
3.5.4 考虑实际影响因素时的瞬时流量 | 第59-60页 |
3.6 仿真结果的比较与分析 | 第60-62页 |
第四章 节能型转向泵定子的力学特性分析 | 第62-76页 |
4.1 定子受力的数学模型 | 第62-68页 |
4.2 定子受力计算结果分析 | 第68-70页 |
4.3 变量机构参数的确定 | 第70-72页 |
4.4 节能型转向泵的流量-转速特性 | 第72-7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五章 节能型转向泵的三维仿真研究 | 第76-88页 |
5.1 三维实体造型 | 第77-79页 |
5.1.1 卸荷槽的三维建模 | 第78页 |
5.1.2 传动轴的三维建模 | 第78-79页 |
5.2 基于配置的标准零件库 | 第79-83页 |
5.3 虚拟装配与干涉检查 | 第83-87页 |
5.3.1 虚拟装配 | 第83-85页 |
5.3.2 干涉分析 | 第85-8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8-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5页 |
附录1 | 第95-96页 |
附录2 | 第96-97页 |
致谢 | 第97-9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