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行政法论文--公安管理法令论文

我国治安行政指导制度研究

前言第1-11页
一、治安管理基本理论与行政指导的介入第11-21页
 (一) 治安管理的涵义第11-12页
 (二) 治安行政的职能第12-14页
  1、管理社会治安秩序的职能第12-13页
  2、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职能第13页
  3、社会服务职能第13页
  4、维护社会稳定,增进社会和谐的职能第13-14页
 (三) 行政指导基本理论第14-18页
  1、行政指导的涵义第14-15页
  2、行政指导的特征第15-18页
 (四) 新形势下的治安行政管理模式的转换与行政指导的介入第18-21页
  1.由强制型治安管理向说明型治安管理转换第18-19页
  2.由管制型治安行政管理向服务型治安行政转换第19-20页
  3.由对抗型治安行政管理向合作型治安行政转换第20-21页
二、治安行政指导基本问题研究第21-34页
 (一) 治安行政指导的概念界定第21-26页
  1、治安行政指导关系是一种新型的治安行政法律关系第21-23页
  2、治安行政指导是治安行政主体在其法定职权范围内行使的行政行为第23-24页
  3、治安行政指导相对人第24页
  4、治安行政指导是以治安法律、法规以及政策作为依据第24-26页
 (二) 治安行政指导的特征第26-28页
  1、治安行政指导的性质具有警察行政性第26-27页
  2、治安行政指导内容的安全性第27页
  3、治安行政指导具有积极性、主动性第27页
  4、治安行政指导的方式具有多样性第27-28页
  5、治安行政指导具有非强制性、并辅以利益诱导第28页
 (三)、治安行政指导的表现形式第28-33页
  1、抽象治安行政指导第29-30页
  2、具体行政指导行为第30-31页
  3、抽象具体两可行政指导行为第31-33页
 (五) 治安行政指导的理论基础--平衡论第33-34页
三、治安行政指导在中国的实践第34-45页
 (一) 我国治安行政指导的历史发展第34-36页
  1、第一阶段建国初期的治安行政指导(1952年-1958年)第34-35页
  2、第二阶段改革开放时期的治安行政指导(1978年-1991年)第35页
  3、第三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治安行政指导(1992年-)第35-36页
 (二) 我国现行治安行政指导的运行背景第36-38页
  1、市场经济背景第36-37页
  2、公众民主意识背景第37页
  3、政府服务行政背景第37页
  4、法学理论背景第37-38页
 (三) 治安管理中的行政指导的实证考察第38-39页
 (四) 治安行政指导制度在中国治安管理中发挥的积极作用第39-42页
  1、治安行政指导标志了警务模式的重大变革,促进了治安管理职能的转变。第39-40页
  2、对治安行政法律手段的补充作用。第40页
  3、有利于协调警民关系。第40-41页
  4、有利于对治安管理相对方的辅导、引导和促进作用。第41-42页
  5、有利于对社会危害行为的预防与抑制作用。第42页
  6、有利于对治安管理效率的提升。第42页
 (五) 我国治安行政指导制度缺陷第42-45页
  1、治安管理观念陈旧第43页
  2、治安行政指导行为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度低第43页
  3、治安行政指导缺少程序控制第43页
  4、治安行政指导具有事实上的强制力第43-44页
  5、治安行政指导的透明性差,缺乏公众参与第44页
  6、治安行政指导缺乏必要的救济措施第44-45页
  7、理论研究薄弱,难以支持治安行政指导制度的发展完善第45页
四、完善有中国特色的治安行政指导制度对策研究第45-52页
 (一) 转变观念,提高对治安行政指导在治安管理中重要性的认识第45-46页
 (二).加强治安行政指导的实体与程序法制建设,保障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第46-49页
  1、我国治安行政指导的实体规范设计。第46-47页
  2、我国治安行政指导的程序规范设计第47-49页
 (三) 完善治安行政指导的救济制度第49-52页
  1、治安行政指导救济制度研究的必要性第49-50页
  2、治安行政指导救济途径研究第50-52页
结束语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5页
声明第55-56页
致谢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ZnS/有机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光学性能的研究
下一篇:英汉若干幽默修辞手段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