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各种企业经济论文--联合企业经济论文--高新技术企业论文

基于自组织模型的高技术产业组织政策研究

第一章 导论第1-39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21-23页
 1.2 高技术产业发展理论研究现状第23-32页
  1.2.1 相关文献的统计分析第23-28页
  1.2.2 文献综述第28-32页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第32页
 1.4 本文的逻辑结构第32-34页
 本章参考文献第34-39页
第二章 高技术产业的界定和发展水平的评价第39-55页
 2.1 高技术产业的界定第39-48页
  2.1.1 技术、适用技术、高技术第39-42页
  2.1.2 国外关于高技术产业的界定第42-45页
  2.1.3 我国关于高技术产业的界定第45-48页
 2.2 高技术产业的特征第48-50页
  2.2.1 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第48-49页
  2.2.2 相对性和动态性第49-50页
  2.2.3 高渗透性第50页
 2.3 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的评价第50-53页
 本章参考文献第53-55页
第三章 我国高技术产业生产率和利润率的测算第55-84页
 3.1 生产率的界定第55-56页
 3.2 生产率的测算指标第56-58页
 3.3 多要素生产率的测算方法第58-64页
  3.3.1 非前沿面法第59-63页
  3.3.2 前沿面法第63-64页
 3.4 我国高技术产业的生产率的测算第64-76页
  3.4.1 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多要素生产率第64-73页
  3.4.2 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劳动生产率第73-76页
 3.5 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利润率第76-80页
 本章参考文献第80-84页
第四章 高技术产业的集中率与利润率第84-103页
 4.1 我国高技术产业集中率的测算第84-90页
  4.1.1 衡量集中度的指标第84-85页
  4.1.2 样本数据第85页
  4.1.3 我国高技术产业集中率第85-90页
 4.2 集中率与利润率之间关系的理论背景第90-91页
 4.3 集中率与利润率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第91-94页
  4.3.1 产业内产品是同质的第91-93页
  4.3.2 产业内产品有差异第93-94页
 4.4 集中率与利润率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第94-100页
 4.5 利润率指标的再探讨第100-101页
 本章参考文献第101-103页
第五章 高技术产业的垄断与生产率第103-126页
 5.1 理论背景第103-107页
  5.1.1 市场结构与技术进步第103-105页
  5.1.2 竞争与生产率第105-106页
  5.1.3 国内研究现状第106-107页
 5.2 集中率与生产率第107-113页
 5.3 利润率与生产率第113-121页
 5.4 一个新的研究角度第121-123页
 本章参考文献第123-126页
第六章 高技术产业的自组织第126-154页
 6.1 组织与自组织的数学描述第126-130页
 6.2 系统分类和系统结构第130-133页
  6.2.1 系统分类第130页
  6.2.2 系统结构第130-131页
  6.2.3 各类系统的熵和结构第131-133页
 6.3 产业组织的演化机理第133-137页
  6.3.1 非平衡的开放系统第133-134页
  6.3.2 通向自组织之路第134-137页
  6.3.3 序参量第137页
 6.4 产业系统自组织模型第137-141页
  6.4.1 产业系统的因果回路图第138-139页
  6.4.2 产业系统流图第139-140页
  6.4.3 系统方程第140-141页
 6.5 高技术产业系统序参量的确定第141-152页
  6.5.1 数据生成第141-149页
  6.5.2 生产率为序参量假设下的回归方程第149-152页
 6.6 几点结论第152页
 本章参考文献第152-154页
第七章 高技术产业组织政策第154-173页
 7.1 理论背景第154-156页
 7.2 政府管制第156-157页
  7.2.1 可竞争市场理论有关政府管制的主要观点第156-157页
  7.2.2 “后SCP流派”有关政府管制的主要观点第157页
 7.3 协同学视角下的高技术产业系统第157-158页
 7.4 政策参数的灵敏度测试第158-162页
 7.5 几种政策方案比较第162-169页
 7.6 政策建议第169-171页
  7.6.1 建立生产率的激励机制第169-170页
  7.6.2 建立垄断的控制机制第170页
  7.6.3 加强生产率对市场结构的支配作用第170-171页
 本章参考文献第171-173页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第173-175页
 8.1 主要结论第173页
 8.2 本文主要创新点第173-174页
 8.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174-175页
致谢第175-176页
参考文献第176-186页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86页

论文共1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TMS320C6416的高速数据传输平台
下一篇:德彪西音乐中的“意识流”现象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