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刑事被害人陈述
引言 | 第1页 |
第一章 概述 | 第6-18页 |
一、语词的考辩:刑事被害人 | 第6-7页 |
二、刑事被害人的诉讼地位 | 第7-11页 |
三、涵旨的界定:刑事被害人陈述 | 第11页 |
四、被害人陈述的特征和功能 | 第11-14页 |
五、被害人陈述与其他证据种类的比较 | 第14-16页 |
六、我国被害人陈述证据制度修订的预期构想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刑事被害人陈述的取证 | 第18-29页 |
第一节 被害人作证的条件 | 第18-25页 |
一、被害人作证的条件 | 第18-22页 |
二、我国被害人作证的条件 | 第22-25页 |
第二节 被害人陈述的取证规则 | 第25-29页 |
一、保护被害人的自由陈述权利 | 第25-26页 |
二、庭外调查被害人以控方为主,辩方为辅 | 第26-27页 |
三、法庭享有进行庭外调查、核实被害人陈述的权力 | 第27-29页 |
第三章 刑事被害人陈述的查证 | 第29-44页 |
第一节 查证程序规则 | 第29-34页 |
一、控辩双方有权在庭审前了解被害人陈述 | 第29-30页 |
二、申请规则 | 第30-31页 |
三、交叉询问规则 | 第31页 |
四、我国刑事庭审中对被害人的调查 | 第31-34页 |
五、加强对被害人的保护 | 第34页 |
第二节 审查规则 | 第34-44页 |
一、相关性规则 | 第34-37页 |
二、传闻规则 | 第37-40页 |
三、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 第40-42页 |
四、意见规则 | 第42-44页 |
第四章 刑事被害人陈述的认证 | 第44-49页 |
一、自由心证原则 | 第44-45页 |
二、判断被害人陈述真实性的标准 | 第45-46页 |
三、补强证据规则 | 第46-48页 |
四、优先证据规则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声明 | 第52-53页 |
后记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