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The Crack Propagation and Fracture Behavior for the Composites of Polypropylene Filled with Inorganic Particles | 第4-8页 |
1. 前言 | 第8-25页 |
1.1 聚丙烯填充改性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8-9页 |
1.2 高分子材料的断裂韧性及常用研究方法 | 第9-14页 |
1.2.1 线弹性断裂理论 | 第11-12页 |
1.2.2 裂纹张开位移方法 | 第12-13页 |
1.2.3 J积分方法 | 第13-14页 |
1.3 用基本断裂功方法研究聚合物的断裂韧性 | 第14-21页 |
1.3.1 基本理论 | 第14-16页 |
1.3.2 平面应力和平面应变基本断裂功 | 第16页 |
1.3.3 EWF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16-21页 |
1.3.3.1 测试方法对 EWF测试的影响 | 第16-18页 |
1.3.3.2 材料结构与 EWF参数的关系 | 第18-20页 |
1.3.3.3 加工条件对 EWF参数的影响 | 第20-21页 |
1.4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1页 |
参考文献 | 第21-25页 |
2. PP/ CaCO_3复合材料及其改性体系的性能和断裂行为 | 第25-53页 |
2.1 实验部分 | 第26-27页 |
2.1.1 原材料 | 第26页 |
2.1.2 试样制备 | 第26页 |
2.1.3 分析测试 | 第26-27页 |
2.2 结果与讨论 | 第27-49页 |
2.2.1 拉伸性能和冲击性能 | 第27-28页 |
2.2.2 载荷-位移曲线 | 第28-32页 |
2.2.3 平面应力状态下 EWF测试条件的验证 | 第32-33页 |
2.2.4 裂纹扩展和塑性区的发展 | 第33-36页 |
2.2.5 断裂功参数的测定及变化 | 第36-41页 |
2.2.5.1 断裂韧性的变化 | 第37-38页 |
2.2.5.2 塑性功的变化 | 第38-39页 |
2.2.5.3 形状因子和比塑性功的变化 | 第39-41页 |
2.2.6 屈服前、后的断裂性能分析 | 第41-45页 |
2.2.7 利用临界裂纹张开位移计算的比基本断裂功 | 第45-49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3. 煤矸石粉填充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改性体系的性能 | 第53-61页 |
3.1 实验部分 | 第53-54页 |
3.1.1 原材料 | 第53-54页 |
3.1.2 实验设备 | 第54页 |
3.1.3 试样制备 | 第54页 |
3.1.4 性能测试 | 第54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54-59页 |
3.2.1 拉伸性能的变化 | 第54-57页 |
3.1.2 冲击性能的变化 | 第57-58页 |
3.1.3 熔体流动速率的变化 | 第58-59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4. 煤矸石粉填充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改性体系的断裂性能 | 第61-76页 |
4.1 实验部分 | 第61-62页 |
4.1.1 实验原料 | 第61页 |
4.1.2 试样制备 | 第61-62页 |
4.1.3 断裂行为测试 | 第62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62-74页 |
4.2.1 载荷-位移曲线 | 第62-64页 |
4.2.2 裂纹扩展和塑性区的发展 | 第64-66页 |
4.2.3 断裂功参数的测定及变化 | 第66-74页 |
4.2.3.1 断裂韧性的变化 | 第66-68页 |
4.2.3.2 塑性功的变化 | 第68-69页 |
4.2.3.3 形状因子和比塑性功的变化 | 第69-70页 |
4.2.3.4 屈服前、后的断裂性能分析 | 第70-74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6页 |
5. 总结与展望 | 第76-79页 |
5.1 总结 | 第76-77页 |
5.2 展望 | 第77-7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9-80页 |
声明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