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 第1-10页 |
·低渗透砂岩油藏水驱开发效果评价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7页 |
·低渗透砂岩油藏水驱开发效果评价研究现状及局限性 | 第7-9页 |
·评价低渗透砂岩油藏水驱开发效果的技术路线 | 第9页 |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9-10页 |
2 低渗透砂岩油藏启动压力梯度的确定 | 第10-29页 |
·低渗透油藏渗流机理研究 | 第10-13页 |
·启动压力梯度的确定 | 第13-24页 |
·压力恢复试井确定启动压力梯度法 | 第13-14页 |
·毛管模型确定启动压力梯度法 | 第14-15页 |
·经验公式确定启动压力梯度法 | 第15页 |
·IPR确定启动压力梯度法 | 第15-18页 |
·宝浪油田宝北区块启动压力梯度的确定 | 第18-24页 |
·启动压力梯度对水驱开发效果的影响 | 第24-29页 |
·启动压力梯度对含水率的影响 | 第24-25页 |
·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低渗透油藏乙型水驱特征曲线 | 第25-26页 |
·启动压力梯度对低渗透油藏水驱采收率的影响 | 第26-27页 |
·考虑启动压力梯度时低渗透油藏合理井网密度确定方法 | 第27-29页 |
3 低渗透砂岩油藏水驱开发效果评价基本原理及数学依据 | 第29-37页 |
·评价的总体原则 | 第29-30页 |
·一般工作程序 | 第29页 |
·确定评价目标和范围 | 第29-30页 |
·确定评价指标和标准 | 第30页 |
·设立评价标准的原则 | 第30页 |
·确定指标权重与满足程度评价标准 | 第30页 |
·评价的总体思路 | 第30-31页 |
·评价的基本原则 | 第31-32页 |
·确定影响评价内容的单因素项的原则 | 第31页 |
·各单因素的计算方法确定的原则 | 第31页 |
·各单因素评价指标确定原则 | 第31-32页 |
·各单因素权重系数确定原则 | 第32页 |
·评价的数学依据 | 第32-37页 |
·模糊综合评判的基本数学原理 | 第32-33页 |
·评判矩阵和权重集的确定 | 第33-35页 |
·模糊综合评判的步骤 | 第35-37页 |
4 低渗透砂岩油藏水驱开发潜力评价 | 第37-56页 |
·水驱开发潜力因素分析 | 第37-51页 |
·反映岩石颗粒结构特征的指标 | 第37-38页 |
·反映岩石孔隙结构特征的指标 | 第38-42页 |
·反映储集层渗流物性的指标 | 第42-44页 |
·储层敏感性评价指标 | 第44-46页 |
·反映储层含油砂体分布的指标 | 第46-49页 |
·反映储层天然能量的指标 | 第49-50页 |
·反映原油物性的指标 | 第50-51页 |
·地质指标的应用分析 | 第51-56页 |
·水驱难易程度评价的指标体系 | 第52-53页 |
·水驱均匀程度评价的指标体系 | 第53-54页 |
·水驱开发潜力评价的指标体系 | 第54-56页 |
5 低渗透砂岩油藏水驱开发效果评价 | 第56-69页 |
·低渗透砂岩油藏水驱开发效果评价指标分析 | 第56-57页 |
·低渗透砂岩油藏水驱开发效果评价指标的估算方法 | 第57-67页 |
·水驱储量控制程度 | 第57-58页 |
·水驱储量动用程度 | 第58-59页 |
·可采储量 | 第59-60页 |
·含水率 | 第60-61页 |
·含水上升率 | 第61-62页 |
·存水率 | 第62-64页 |
·注水量 | 第64页 |
·能量的保持水平和能量的利用程度 | 第64-65页 |
·剩余可采储量的采油速度 | 第65-66页 |
·年产油量综合递减率 | 第66-67页 |
·低渗透砂岩油藏水驱开发效果评价指标的应用分析 | 第67-69页 |
6 低渗透砂岩油藏水驱开发人为控制因素评价 | 第69-85页 |
·人为控制因素分析 | 第69页 |
·人为控制因素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 | 第69-84页 |
·开发层系划分及评价 | 第69-72页 |
·合理注水时机的评价 | 第72-73页 |
·注水方式及注采结构适应性分析 | 第73-80页 |
·老井措施有效率 | 第80-82页 |
·开发速度 | 第82-83页 |
·井网密度 | 第83-84页 |
·人为控制因素评价指标层次分析 | 第84-85页 |
7 低渗透砂岩油藏水驱开发效果评价实例分析 | 第85-94页 |
·油藏地质概况 | 第85页 |
·油藏开发概况 | 第85-86页 |
·低渗透油藏水驱开发潜力评价结果 | 第86-88页 |
·水驱难易程度综合评判 | 第86页 |
·水驱均匀程度综合评判 | 第86-87页 |
·水驱采收率综合评判 | 第87-88页 |
·低渗透油藏水驱开发效果评价结果 | 第88-93页 |
·水驱储量控制程度的分析评价 | 第88页 |
·水驱储量动用程度的分析评价 | 第88页 |
·可采储量的分析评价 | 第88-89页 |
·含水率的分析评价 | 第89-90页 |
·含水上升率的分析评价 | 第90页 |
·存水率的分析评价 | 第90-91页 |
·注水量的分析评价 | 第91-92页 |
·能量的保持水平和利用程度 | 第92页 |
·剩余可采储量的采油速度 | 第92页 |
·年产油量综合递减率 | 第92页 |
·开发效果现状评价 | 第92-93页 |
·低渗透油藏水驱开发人为控制因素评价结果 | 第93-94页 |
8 结论与建议 | 第94-95页 |
·结论 | 第94页 |
·建议 | 第94-95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95-97页 |
致谢 | 第97-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