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山区典型林分水分循环与水量平衡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引言 | 第10-12页 |
2. 研究综述及展望 | 第12-20页 |
·研究综述 | 第12-18页 |
·冠层降雨截留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枯落物层截留持水 | 第13-14页 |
·土壤水分 | 第14-15页 |
·坡面径流 | 第15-16页 |
·森林生态系统蒸发散研究 | 第16-17页 |
·水量平衡研究 | 第17-18页 |
·展望及存在的问题 | 第18-20页 |
3. 研究区概况 | 第20-22页 |
·自然地理概况 | 第20页 |
·气候气象 | 第20页 |
·地貌及土壤 | 第20页 |
·植被条件 | 第20-22页 |
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22-34页 |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研究目标 | 第22页 |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技术路线 | 第23页 |
·研究方法 | 第23-34页 |
·试验地设置 | 第23-25页 |
·水量平衡方程 | 第25-26页 |
·观测项目及方法 | 第26-34页 |
5. 典型林分水分输入过程分析 | 第34-54页 |
·林外降雨特征 | 第34-36页 |
·降雨年际变化 | 第34页 |
·林外降雨季变化特点 | 第34-35页 |
·林外降雨量月变化特点 | 第35页 |
·降雨日数 | 第35页 |
·降雨强度 | 第35-36页 |
·林冠层水分动态变化 | 第36-52页 |
·穿透降雨 | 第36-39页 |
·树干径流 | 第39-43页 |
·林冠截留 | 第43-47页 |
·枯落物截留 | 第47-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6. 典型林分水分输出过程分析 | 第54-74页 |
·森林植被蒸腾作用 | 第54-58页 |
·边材面积与胸径模型 | 第54页 |
·林木蒸腾年变化分析 | 第54-56页 |
·林木蒸腾季变化分析 | 第56-57页 |
·林木蒸腾月变化分析 | 第57-58页 |
·土壤蒸发 | 第58-62页 |
·土壤蒸发量年变化 | 第58-59页 |
·土壤蒸发量季变化 | 第59-60页 |
·土壤蒸发月变化分析 | 第60-62页 |
·地表径流量 | 第62-67页 |
·降雨后地表径流的测定 | 第62-63页 |
·地表径流年变化分析 | 第63-65页 |
·地表径流季变化分析 | 第65-66页 |
·地表径流月变化分析 | 第66-67页 |
·土壤蓄水变化量 | 第67-71页 |
·土壤蓄水量年变化分析 | 第67-69页 |
·土壤蓄水量季变化分析 | 第69-70页 |
·土壤蓄水量月变化分析 | 第70-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4页 |
7. 典型林分水量平衡分析 | 第74-84页 |
·刺槐林水量平衡研究 | 第74-75页 |
·水量平衡月变化 | 第74页 |
·水量平衡年变化 | 第74-75页 |
·水量平衡各分量分配关系 | 第75页 |
·油松林水量平衡研究 | 第75-77页 |
·水量平衡月变化 | 第75-76页 |
·水量平衡年变化 | 第76页 |
·水量平衡各分量分配关系 | 第76-77页 |
·侧柏林水量平衡研究 | 第77-79页 |
·水量平衡月变化 | 第77-78页 |
·水量平衡年变化 | 第78页 |
·水量平衡各分量分配关系 | 第78-79页 |
·栓皮栎林水量平衡研究 | 第79-81页 |
·水量平衡月变化 | 第79-80页 |
·水量平衡年变化 | 第80页 |
·水量平衡各分量分配关系 | 第80-81页 |
·各林分水量平衡亏缺比较分析 | 第81页 |
·本章小结 | 第81-84页 |
8. 林分结构对水量平衡的影响 | 第84-114页 |
·林分结构对水量平衡的影响 | 第84-112页 |
·刺槐林分结构对水量平衡的影响 | 第84-91页 |
·油松林分结构对水量平衡的影响 | 第91-98页 |
·侧柏林分结构对水量平衡的影响 | 第98-105页 |
·栓皮栎林分结构对水量平衡的影响 | 第105-112页 |
·本章小结 | 第112-114页 |
9. 结论与讨论 | 第114-116页 |
·结论 | 第114-115页 |
·讨论 | 第115-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22页 |
个人简介 | 第122-124页 |
导师简介 | 第124-126页 |
获得成果目录 | 第126-128页 |
致谢 | 第1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