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31页 |
第一节 棉铃虫的抗性研究 | 第11-25页 |
1.棉铃虫的发生与危害 | 第11页 |
2.棉铃虫抗药性的发展概况 | 第11-12页 |
3.棉铃虫对有机磷杀虫剂的抗性 | 第12-13页 |
4.棉铃虫的抗药性机理 | 第13-19页 |
4.1 表皮穿透速率降低 | 第14页 |
4.2 代谢作用增强 | 第14-18页 |
4.2.1 多功能氧化酶(MFO) | 第14-16页 |
4.2.2 酯酶(EST) | 第16-17页 |
4.2.3 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 | 第17-18页 |
4.2.4 DDT-脱氯化氢酶 | 第18页 |
4.3 靶标敏感性下降 | 第18-19页 |
4.3.1 乙酰胆碱酯酶(AChE)不敏感性 | 第18-19页 |
4.3.2 击倒抗性(Kdr) | 第19页 |
5.棉铃虫对有机磷抗性的机理 | 第19-20页 |
6.棉铃虫抗药性遗传 | 第20-22页 |
6.1 性连锁和染色体遗传 | 第20-21页 |
6.2 抗性基因数目 | 第21页 |
6.3 基因型之间的显隐性关系 | 第21-22页 |
7.棉铃虫抗药性治理 | 第22-23页 |
8.选题依据和意义 | 第23-25页 |
第二节 昆虫抗性(近)近等基因系的研究 | 第25-31页 |
1.抗性(近)等基因系 | 第26页 |
2.抗性(近)近等基因系的应用 | 第26-31页 |
2.1 抗性遗传分析 | 第26-27页 |
2.2 相对适合度的检测 | 第27-28页 |
2.3 抗性机理研究 | 第28页 |
2.4 抗性分子遗传研究 | 第28-31页 |
2.4.1 与抗性相关的RAPD遗传标记的选择 | 第28-29页 |
2.4.2 RDA分析遗传差异 | 第29-31页 |
第二章 棉铃虫对辛硫磷的抗性遗传研究 | 第31-37页 |
1.材料与方法 | 第31-33页 |
1.1 供试虫源和药剂 | 第31页 |
1.2 毒力测定方法 | 第31-32页 |
1.3 抗性遗传分析方法 | 第32-33页 |
1.3.1 设立杂交组合(群体交配) | 第32页 |
1.3.2 杂交F_1代的显性度计算 | 第32页 |
1.3.3 按Tsukamoto(1963)介绍的方法,对抗性遗传方式进行初步分析 | 第32页 |
1.3.4 统计分析 | 第32-33页 |
2.结果与分析 | 第33-35页 |
2.1 确定抗性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 第33-35页 |
2.2 确定抗性基因的显隐性关系 | 第35页 |
2.3 确定抗性是由染色体上的单基因还是多基因决定的 | 第35页 |
3.讨论 | 第35-37页 |
第三章 棉铃虫抗辛硫磷近等基因系的选育及其交互抗性研究 | 第37-45页 |
1.材料与方法 | 第38-40页 |
1.1 供试昆虫 | 第38页 |
1.2 供试药剂 | 第38页 |
1.3 棉铃虫抗辛硫磷近等基因系的选育 | 第38-40页 |
1.4 毒力测定方法 | 第40页 |
1.5 交互抗性谱的测定 | 第40页 |
2.结果与分析 | 第40-43页 |
2.1 棉铃虫抗辛硫磷近等基因系的选育 | 第40-42页 |
2.2 棉铃虫抗辛硫磷近等基因系的交互抗性谱 | 第42-43页 |
3.讨论 | 第43-45页 |
第四章 棉铃虫对辛硫磷的活体增效及其抗性生化机理研究 | 第45-56页 |
1.材料与方法 | 第46-49页 |
1.1 供试昆虫 | 第46页 |
1.2 供试药剂 | 第46页 |
1.3 增效剂增效作用测定 | 第46-47页 |
1.4 代谢酶活性测定方法 | 第47-49页 |
1.4.1 酶源制备 | 第47页 |
1.4.2 全酯酶、羧酸酯酶和碱性磷酸酯酶的活性测定 | 第47页 |
1.4.2.1 全酯酶和羧酸酯酶的测定 | 第47页 |
1.4.2.2 碱性磷酸酯酶的测定 | 第47页 |
1.4.3 MFO活性测定 | 第47-48页 |
1.4.3.1 MFO的O-脱甲基活性(以p-NA为底物) | 第47-48页 |
1.4.3.1 MFO的O-脱甲基活性(以甲氧基香豆素为底物) | 第48页 |
1.4.3.2 MFO的O-脱乙基活性(以乙氧基香豆素为底物) | 第48页 |
1.4.4 GST活性测定 | 第48页 |
1.4.4.1 以DCNB为底物 | 第48页 |
1.4.4.2 以CDNB为底物 | 第48页 |
1.4.5 EST活性测定(以α-NA为底物) | 第48-49页 |
1.5 乙酰胆碱酯酶测定 | 第49页 |
1.5.1 酶源制备 | 第49页 |
1.5.2 抑制中浓度(I_(50))的测定 | 第49页 |
1.5.3 米氏常数(Km)和最大反应速度(Vmax)的测定 | 第49页 |
1.6 蛋白质浓度测定 | 第49页 |
2.结果与分析 | 第49-53页 |
2.1 增效剂增效作用测定 | 第49-51页 |
2.2 棉铃虫三龄中期酯酶活性比较 | 第51页 |
2.3 棉铃虫六龄中肠代谢酶活性比较 | 第51-52页 |
2.4 棉铃虫AChE对氧化辛硫磷的敏感性差异和动力学参数的变化 | 第52-53页 |
3.讨论 | 第53-56页 |
3.1 增效实验 | 第53-54页 |
3.2 代谢酶系与棉铃虫辛硫磷抗性的关系 | 第54-55页 |
3.3 靶标不敏感性与棉铃虫辛硫磷抗性的关系 | 第55-56页 |
全文总结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