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6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6-38页 |
·纺织染整废水的概况 | 第16-18页 |
·染料的发展 | 第16页 |
·纺织染整废水中污染物的来源 | 第16-17页 |
·纺织染整废水产生的危害 | 第17页 |
·纺织染整废水的水质特点 | 第17页 |
·纺织染整废水排放标准 | 第17-18页 |
·纺织染整废水的处理方法 | 第18-28页 |
·物理法 | 第19-20页 |
·生物法 | 第20-23页 |
·化学法 | 第23-28页 |
·微反应器 | 第28-35页 |
·微反应器的概念与分类 | 第28-29页 |
·流体在微通道内混合的基本原理 | 第29页 |
·微反应器的材料与制造方式 | 第29页 |
·微反应器的特性 | 第29-31页 |
·微反应器的优点 | 第31-33页 |
·微反应器的局限性 | 第33-34页 |
·微反应器的应用 | 第34-35页 |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与内容 | 第35-38页 |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 | 第35-36页 |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36-38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38-48页 |
·实验原料 | 第38-39页 |
·实验设备 | 第39页 |
·金属套管式微反应器 | 第39-41页 |
·实验原理与流程 | 第41-43页 |
·实验原理 | 第41-42页 |
·实验流程 | 第42-43页 |
·分析方法 | 第43-45页 |
·气相与液相中臭氧浓度的测定 | 第43页 |
·酸性红B浓度的测定 | 第43-44页 |
·COD的测定 | 第44-45页 |
·降解产物的分析 | 第45页 |
·实验方案 | 第45-48页 |
第三章 套管式微反应器中臭氧氧化酸性红B的研究 | 第48-64页 |
·酸性红B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48-49页 |
·酸性红B最大吸收波长的确定 | 第48页 |
·酸性红B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48-49页 |
·O_3液侧体积传质系数的测定 | 第49-51页 |
·气液体积流量对O_3液侧体积传质系数的影响 | 第50-51页 |
·各种气-液接触器传质系数的比较 | 第51页 |
·MTMCR中操作参数对臭氧氧化酸性红B脱色率与臭氧利用率的影响 | 第51-58页 |
·微孔尺寸对酸性红B脱色率与臭氧利用率的影响 | 第52页 |
·环隙微通道尺寸对酸性红B脱色率与臭氧利用率的影响 | 第52-53页 |
·液体体积流量对酸性红B脱色率与臭氧利用率的影响 | 第53-54页 |
·气体体积流量对酸性红B脱色率与臭氧利用率的影响 | 第54-55页 |
·体系温度对酸性红B脱色率与臭氧利用率的影响 | 第55-56页 |
·溶液初始pH值对酸性红B脱色率与臭氧利用率的影响 | 第56-57页 |
·酸性红B初始浓度对酸性红B脱色率与臭氧利用率的影响 | 第57-58页 |
·臭氧氧化降解酸性红B的反应动力学 | 第58-59页 |
·COD去除率与脱色率的比较 | 第59-60页 |
·酸性红B的吸收光谱研究 | 第60-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4页 |
第四章 套管式微反应器中臭氧氧化酸性红B的降解机理 | 第64-70页 |
·臭氧氧化酸性红B的降解产物 | 第64-65页 |
·臭氧氧化酸性红B的降解路线 | 第65-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第五章 无机盐对臭氧氧化酸性红B影响的研究 | 第70-82页 |
·引言 | 第70页 |
·无机盐存在时的反应机理 | 第70-72页 |
·烧杯实验 | 第72-74页 |
·烧杯实验流程 | 第72-73页 |
·烧杯实验结果 | 第73-74页 |
·MTMCR中无机盐对臭氧氧化酸性红B脱色率与臭氧利用率的影响 | 第74-79页 |
·NaCl对酸性红B脱色率与臭氧利用率的影响 | 第74-76页 |
·Na_2SO_4对酸性红B脱色率与臭氧利用率的影响 | 第76-77页 |
·NaNO_3对酸性红B脱色率与臭氧利用率的影响 | 第77-78页 |
·Na_2CO_3与NaHCO_3对酸性红B脱色率与臭氧利用率的影响 | 第78-79页 |
·与前人研究结果的比较 | 第79-80页 |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学术论文 | 第91-92页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第92-93页 |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第93-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