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11页 |
1 城市形态的概念 | 第8页 |
2 城市形态研究的意义 | 第8-9页 |
3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9-10页 |
·形态分析 | 第9页 |
·环境行为研究 | 第9页 |
·政治经济学方法 | 第9-10页 |
4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1 呼和浩特城市形态演变 | 第11-27页 |
·奴隶封建社会时期城市形态 | 第11-22页 |
·战国、秦、汉时期城市形态 | 第12-13页 |
·隋、唐时期城市形态 | 第13-15页 |
·宋、辽、金、元时期城市形态 | 第15-17页 |
·明清时期城市形态 | 第17-20页 |
·封建社会城市形态演变特征 | 第20-22页 |
·工业化城市形态 | 第22-24页 |
·城市经济恢复和城市地域扩展期(1949年~1969年) | 第23页 |
·缓慢发展期(1969年~1978年) | 第23-24页 |
·多向填充、广域推进的稳定发展期(1978年~1989年) | 第24页 |
·城市现代化发展期(后工业化发展时期) | 第24-25页 |
·呼和浩特城市形态演变规律 | 第25-27页 |
2 呼和浩特城市形态特征 | 第27-37页 |
·城市形态的区域特征 | 第27-29页 |
·城市形态的空间格局 | 第29-31页 |
·城市形态的文化特征 | 第31-33页 |
·城市形态的经济特征 | 第33-35页 |
·城市形态的生态与景观特征 | 第35-37页 |
3 城市形态变化的动力机制 | 第37-44页 |
·自然地理条件 | 第37-38页 |
·历史文化 | 第38-39页 |
·社会经济活动 | 第39-40页 |
·政策和规划 | 第40-41页 |
·科学技术 | 第41-42页 |
·城市形态发展的生态机制 | 第42-44页 |
4 呼和浩特城市形态发展趋势 | 第44-49页 |
·城市空间形态发展的新特征 | 第44-45页 |
·可持续城市发展 | 第45-46页 |
·城市发展的信息化趋势 | 第46页 |
·城市形态的生态趋向 | 第46-47页 |
·城市文化的延续和重构 | 第47-48页 |
·城市形态发展的不确定性 | 第48-49页 |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