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控制技术与选择标记在牙鲆育种中的应用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33页 |
第一节 鱼类遗传育种的原理和方法 | 第10-25页 |
1 选择育种的原理和方法 | 第11-14页 |
2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 第14-16页 |
3 染色体操作育种 | 第16-22页 |
·多倍体产生的原理 | 第16-18页 |
·雌核发育产生的原理 | 第18-21页 |
·多倍体诱导的方法 | 第21-22页 |
·诱发雌核发育染色体加倍的方法 | 第22页 |
4 性别控制育种 | 第22-25页 |
·性别控制的意义 | 第22-24页 |
·性别控制的方法 | 第24-25页 |
第二节 鱼类选择育种和性别控制育种研究进展 | 第25-33页 |
1 鱼类选择育种的研究进展 | 第25-29页 |
2 鱼类染色体操作和性别控制育种的研究进展 | 第29-33页 |
第二章 牙鲆鱼雌核发育和性别控制育种研究 | 第33-54页 |
前言 | 第33-34页 |
第一节 冷休克诱导减数分裂雌和发育 | 第34-44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34-37页 |
·材料及精卵的采集 | 第34-35页 |
·精子的遗传失活处理 | 第35-36页 |
·冷休克抑制第二极体诱导染色体加倍 | 第36-37页 |
·处理起始时间 | 第36页 |
·处理温度条件 | 第36页 |
·处理持续时间 | 第36页 |
·胚胎的倍性鉴定 | 第36-37页 |
2 实验结 | 第37-44页 |
·精子的遗传失活 | 第37-40页 |
·冷休克诱导染色体加倍 | 第40-44页 |
·冷休克处理开始时间条件 | 第40-41页 |
·冷休克处理最佳温度条件 | 第41页 |
·冷休克处理最佳持续时间 | 第41-44页 |
第二节 静水压力诱导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雌核发育 | 第44-54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44-46页 |
·材料的采集和仪器的准备 | 第44页 |
·精子遗传失处理 | 第44页 |
·静水压抑制第二极体诱导染色体加倍 | 第44-46页 |
·静水压抑制第二次卵裂诱导染色体加倍 | 第46页 |
·胚胎的倍性鉴定 | 第46页 |
2 结果 | 第46-52页 |
·静水压抑制第二极体诱导染色体加倍条件 | 第46-49页 |
·静水压处理开始时间条件 | 第46-48页 |
·静水压处理最佳持续时间 | 第48页 |
·静水压处理最佳水压条件 | 第48-49页 |
·静水压抑制第一次卵裂诱导染色体加倍条件 | 第49-52页 |
·静水压处理开始时间 | 第49页 |
·静水压处理持续时间条件 | 第49-51页 |
·静水压处理最佳压力条件 | 第51-52页 |
3 讨论 | 第52-54页 |
·精子的染色体遗传失活 | 第52-53页 |
·染色体加倍诱导条件 | 第53-54页 |
第三章 牙鲆生长性状的QTL分析 | 第54-74页 |
引言 | 第54-58页 |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 | 第58-60页 |
1 实验材料 | 第58页 |
2 实验方法 | 第58-60页 |
·基因组DNA提取 | 第58-59页 |
·AFLP扩增与检测 | 第59-60页 |
3 数据处理 | 第60页 |
第二节 实验结果 | 第60-72页 |
1 两群体的主要表型性状分析 | 第60-61页 |
2 基本反应条件 | 第61-62页 |
3 两群体的AFLP分析 | 第62-72页 |
·引物筛选 | 第62-64页 |
·两群体AFLP扩增带谱分析 | 第64-65页 |
·数量性状与AFLP标记的单因子方差分析 | 第65-72页 |
·与体长性状相关的QTLs | 第65-68页 |
·与体重性状相关的QTLs | 第68-72页 |
第三节 讨论 | 第72-74页 |
第四章 牙鲆鱼选择育种技术研究 | 第74-90页 |
引言 | 第74-76页 |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 | 第76-82页 |
1 材料 | 第76页 |
2 养殖方法 | 第76-82页 |
第二节 选育 | 第82-86页 |
1 选育方法 | 第82页 |
2 选育目标 | 第82页 |
3 选育坚持的原则 | 第82-83页 |
4 选育工艺流程 | 第83-84页 |
5 选育过程 | 第84-86页 |
第三节 结果 | 第86-88页 |
第四节 讨论 | 第88-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