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司法制度论文--司法行政论文--司法行政工作论文

司法判词的表达与实践——以古代判词为中心

中文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24页
 第一节 法律语言与司法判词研究概述第8-15页
  一、 法律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第8-9页
  二、 法律语言学的研究现状第9-12页
  三、 法律语言学的学术组织与刊物第12-13页
  四、 有关判词的研究第13-15页
 第二节 本文研究概况第15-19页
  一、 本文研究内容和目的第15-16页
  二、 研究方法第16-17页
  三、 本研究的意义第17-18页
  四、 本研究的语料第18-19页
 第三节 中国古代判词综述第19-24页
  一、 判词的概念第19-20页
  二、 判词的分类第20-24页
第二章 语体论第24-78页
 第一节 法律语体的特点与司法判词的语言运用第24-38页
  一、 法律术语的特点第24-29页
  二、 法律概念的动态分析第29-34页
  三、 法律语言与判词制作第34-38页
 第二节 语体研究在司法中的运用第38-45页
  一、 司法过程中的语体障碍与语体转换第38-41页
  二、 语体特征分析第41-44页
  三、 口语书面记录方面的研究第44-45页
 第三节 判词的语体分析第45-52页
  一、 判词的语体特征描写研究第45-48页
  二、 判词的言语行为分析第48-52页
 第四节 古代判词中语体的渗透现象第52-61页
  一、 原型与破体第52-55页
  二、 古代判词中语体的渗透与融合第55-61页
 第五节 从判词语言风格的演变看语体的流变第61-78页
  一、 中国法律语体的发展和演变第61-69页
  二、 判词语体流变的机制与形态第69-78页
第三章 修辞论第78-129页
 第一节 法律与修辞第78-81页
 第二节 司法中的修辞学第81-93页
  一、 司法的剧场化--法律行为符号与修辞第81-83页
  二、 经与权--古代司法中的修辞技巧第83-90页
  三、 当代司法中的修辞性技巧第90-93页
 第三节 古代判词中的修辞第93-95页
 第四节 古代判词中的深层修辞--说服与劝导第95-109页
  一、 中华法系的亲伦精神第95-98页
  二、 古代法官的法律素养与职业伦理第98-99页
  三、 古代判词中的深层修辞第99-106页
  四、 对判词深层修辞行为的社会学分析第106-109页
 第五节 古代判词的诗化第109-129页
  一、 在法律的边缘--法美学第109-112页
  二、 判词诗化倾向的文体学考察第112-120页
  三、 判词的骈体化与诗意综合第120-124页
  四、 文学的政治化与公文的艺术化--古代判词与政治、文学、公文关系的多向度考察第124-129页
第四章 文本论第129-190页
 第一节 作为文本的判词第129-131页
  一、 法律文本的概念第129-130页
  二、 判词的文本特点第130-131页
 第二节 判词的文本结构第131-136页
  一、 判词文本的宏观结构第131-134页
  二、 判词文本的微观结构第134-136页
 第三节 法律的叙事与合法性的赋予--试论判词叙事的本质第136-153页
  一、 时间结构中的判词叙事第136-138页
  二、 案件事实与法律事实第138-145页
  三、 判词叙事的特点第145-151页
  四、 判体之流变对叙事文学文体之影响第151-153页
 第四节 法律解释与司法判词第153-163页
  一、 法律解释学第153-157页
  二、 中国古代的法律解释--律学之历史传承第157-159页
  三、 判词中的法律解释第159-163页
 第五节 古代判词的推理论证第163-170页
  一、 法律推理的概念第163页
  二、 法律推理中的形式主义与科学主义第163-164页
  三、 经验(实践)法律推理说对形式推理说的批判第164-165页
  四、 中国古代法律推理的非逻辑性第165-170页
 第六节 判词理由的表现形式第170-175页
  一、 判决理由的阐述及价值第170-172页
  二、 我国裁判文书的理由模式第172-175页
 第七节 判词文本结构的演变第175-190页
  一、 古代裁判文书的文本结构第175-178页
  二、 近代裁判文书第178-180页
  三、 现代裁判文书第180-182页
  四、 当代裁判文书第182-184页
  五、 裁判文书结构的创新第184-190页
第五章 余论第190-206页
 第一节 和西方裁判文书的一个初步比较第190-197页
  一、 英美法系的职位法官模式与大陆法系的职业法官模式第190-191页
  二、 各国司法判决的证明模式第191-192页
  三、 各国判决书语言风格比较第192-194页
  四、 对三份判决书的一个个案研究第194-197页
 第二节 裁判文书改革第197-206页
  一、 我国判决书证明模式之缺陷第198-201页
  二、 重构判决书证明模式之思考第201-206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206-211页

论文共21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学生价值观现状与学习适应性关系研究
下一篇:盐酸聚六亚甲基胍消毒剂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