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化表面约束流道内的磨粒群分布及其动力学特性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 ·课题的来源 | 第10页 |
|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2页 |
| ·软性磨粒流光整加工方法 | 第12-17页 |
| ·软性磨粒流光整加工方法概述 | 第13-14页 |
| ·软性磨粒流光整加工理论依据 | 第14-16页 |
| ·软性磨粒流磨粒群分布 | 第16-17页 |
| ·粒子图像测速技术系统 | 第17-18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 第2章 基于磨粒群分布的软性磨粒流数学模型 | 第20-30页 |
| ·液固两相流物理模型 | 第21-25页 |
| ·欧拉-拉格朗日类模型 | 第21-24页 |
| ·欧拉-欧拉类模型 | 第24-25页 |
| ·湍流场的数学模型 | 第25-29页 |
| ·湍流的基本方程 | 第25-27页 |
| ·关于湍流时均运动控制方程组的封闭性方法 | 第27-28页 |
| ·标准k? ε双方程湍流模型 | 第28-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第3章 不同浓度软性磨粒流磨粒群研究 | 第30-42页 |
| ·Mixture 模型 | 第31-32页 |
| ·Mixture 模型的连续方程 | 第31页 |
| ·Mixture 模型的动量方程 | 第31页 |
| ·Mixture 模型的能量方程 | 第31-32页 |
| ·Realizable k? ε模型 | 第32页 |
| ·物理模型建立 | 第32-34页 |
| ·数值计算与结果分析 | 第34-40页 |
| ·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 | 第34-35页 |
|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35-40页 |
|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 第4章 低浓度软性磨粒流磨粒群分布研究 | 第42-66页 |
| ·磨粒运动方程 | 第42-43页 |
| ·磨粒的湍流扩散模型 | 第43-47页 |
| ·数值模拟 | 第47-64页 |
| ·物理建模 | 第47-48页 |
| ·数值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48-64页 |
|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 第5章 观测与加工实验 | 第66-78页 |
| ·磨粒群分布观测实验 | 第66-73页 |
| ·加工实验验证 | 第73-77页 |
|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 第6章 磨粒群分布的分形特征 | 第78-84页 |
| ·分形理论概述及应用 | 第78-79页 |
| ·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 | 第79页 |
| ·实验装置 | 第79页 |
| ·实验方法 | 第79页 |
| ·实验原理 | 第79-81页 |
| ·磨粒群分布的分形特征 | 第81-83页 |
|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4-87页 |
| ·结论 | 第84-85页 |
| ·展望 | 第85-87页 |
| 参考文献 | 第87-90页 |
| 致谢 | 第90-91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成果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