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高产小麦品种冠层形态及光合生理特性的研究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第1-23页
   ·小麦品种的产量潜力第10-11页
   ·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及其相互之间关系的研究第11-15页
     ·穗数第12页
     ·穗粒数第12-13页
     ·粒重和穗粒重第13-14页
     ·产量构成因素间的关系第14-15页
   ·小麦品种株型结构及生理性状与产量关系的研究第15-23页
     ·株型与产量关系的研究第15-19页
     ·源、流、库与产量关系的研究第19-23页
第二部分 材料与方法第23-25页
   ·参试材料第23页
   ·试验设计第23页
   ·取样测定项目及方法第23-24页
     ·叶片形态性状第23-24页
     ·叶面积系数(LAI)和叶面积持续期(LAD)第24页
     ·旗叶叶绿素(Chl(a+b))含量和丙二醛(MDA)含量第24页
     ·旗叶净光合速率(Pn)第24页
   ·田间记载及室内考种第24页
   ·数据处理第24-25页
第三部分 结果与分析第25-39页
   ·参试品种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第25-26页
   ·高产小麦品种冠层结构的形态性状第26-29页
     ·高产小麦品种冠层叶片大小及其角度比较第26-28页
     ·植株茎杆特性第28-29页
   ·高产小麦品种冠层叶片光合生理性状第29-31页
     ·叶面积系数(LAI)变化和旗叶叶片功能期(LAD)比较第29-30页
     ·旗叶净光合速率(Pn)变化第30-31页
     ·旗叶叶绿素(Chl(a+b))含量变化第31页
     ·旗叶丙二醛(MDA)含量变化第31页
   ·冠层性状间相关性分析第31-34页
     ·形态性状间的相关分析第31-33页
     ·生理性状间的相关分析第33-34页
   ·冠层性状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间的相关分析第34-37页
     ·形态性状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间的相关第34-35页
     ·光合生理性状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间的相关性第35-37页
   ·影响高产小麦品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主要性状第37-39页
     ·产量(Y)第37页
     ·群体穗数(y_1)第37-38页
     ·穗粒数(y_2)第38页
     ·千粒重(y_3)第38-39页
第四部分 结论第39-41页
第五部分 讨论第41-43页
参考文献第43-49页
致谢第49-50页
作者简介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男性视角下的女性世界--论贾平凹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下一篇:薄壁管数控弯曲成形壁厚变薄的数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