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20页 |
第一章 前言(文献综述) | 第20-54页 |
·血液净化膜发展现况 | 第20-22页 |
·从结构学观点来研究膜 | 第22-25页 |
·医用膜材的选择 | 第25-27页 |
·无定形聚合物高度非对称中空纤维膜 | 第27-47页 |
·高度非对称膜的涵义和特点 | 第27-28页 |
·高度非对称膜的制备 | 第28-43页 |
·制备方法 | 第28-30页 |
·影响制备非对称中空纤维膜的因素 | 第30-43页 |
·高度非对称膜的成膜机理 | 第43-47页 |
·形成高度非对称无定形聚合物膜的先决条件 | 第44页 |
·成膜机理 | 第44-47页 |
·膜表面的蛋白污染及对策 | 第47-53页 |
·膜表面的蛋白污染 | 第47-49页 |
·聚合物刷 | 第49-53页 |
·聚合物刷的基本概念 | 第49-50页 |
·聚乙二醇的特点 | 第50-51页 |
·用亲水性聚合物刷对疏水性材料表面改性的研究现状 | 第51-53页 |
·本论文设想 | 第53-54页 |
第二章 聚砜类多元溶液体系的热力学研究 | 第54-94页 |
·前言 | 第54页 |
·聚合物溶液的热力学模型 | 第54-55页 |
·多元聚合物溶液体系的热力学特性 | 第55-73页 |
·三元体系的热力学特性 | 第55-56页 |
·三元体系相平衡曲线 | 第56-68页 |
·双结点线(binodal)和连接线(tie line)及其计算方法 | 第58-60页 |
·旋节线(spinodal)和临界点(critical point) | 第60-61页 |
·三元聚合物溶液体系的相互作用参数g_(ij) | 第61-64页 |
·各种相关因子对三元聚合物溶液体系相图的影响 | 第64-68页 |
·三元体系的凝胶和玻璃化边界线 | 第68-69页 |
·四元体系热力学特性 | 第69-73页 |
·四元体系的热力学特性 | 第70-71页 |
·四元体系相图的表达方式 | 第71-72页 |
·四元体系相图的计算方法 | 第72页 |
·相互作用参数对四元体系的影响 | 第72-73页 |
·实验部分 | 第73-76页 |
·浊点滴定实验 | 第73-74页 |
·材料、仪器 | 第73页 |
·实验方法 | 第73-74页 |
·双结点线的理论计算 | 第74-76页 |
·溶剂-非溶剂相互作用参数 | 第74-75页 |
·非溶剂-聚合物相互作用参数 | 第75-76页 |
·溶剂-聚合物相互作用参数 | 第76页 |
·三元体系凝胶边界线的计算 | 第76页 |
·结果及讨论 | 第76-86页 |
·浊点曲线与双结点曲线 | 第76-84页 |
·三元体系的浊点曲线与双结点曲线 | 第76-81页 |
·线性化浊点理论的相关讨论 | 第81-82页 |
·四元体系的浊点曲线与双结点曲线 | 第82-84页 |
·PSF/DMAc/非溶剂体系完整的三元相图及其意义 | 第84-86页 |
·PSF/DMAc/非溶剂体系的玻璃化边界线 | 第84-85页 |
·PSF/DMAc/IBA体系的凝胶边界线、完整的三元相图及其意义 | 第85-86页 |
·本章小结: | 第86-88页 |
附录: 关于LCP理论的一些探讨 | 第88-91页 |
本章符号与缩写 | 第91-94页 |
第三章 聚砜(类)多元溶液体系的动力学研究 | 第94-117页 |
·前言 | 第94-98页 |
·相分离机制的争议 | 第94-95页 |
·基于微核生长分离机理的传质动力学模型的研究 | 第95-96页 |
·非溶剂对聚合物溶液传质动力学的影响 | 第96-98页 |
·计算和实验 | 第98-103页 |
·传质动力学模型及其计算 | 第98-102页 |
·扩散方程 | 第99-101页 |
·初始条件 | 第101页 |
·边界条件 | 第101-102页 |
·传质计算过程 | 第102页 |
·透光率实验 | 第102-10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03-113页 |
·透光率实验结果 | 第103-104页 |
·传质动力学计算结果 | 第104-113页 |
·PSF-DMAc体系(凝固浴:水) | 第105-106页 |
·PSF-DMAc体系(凝固浴:IBA) | 第106-109页 |
·PSF-DMAc-IBA体系(凝固浴IBA) | 第109-110页 |
·PSF-DMAc体系(凝固浴DMAc-Water) | 第110-112页 |
·四元体系的现状 | 第112-113页 |
·本章结论 | 第113-114页 |
本章符号与缩写 | 第114-117页 |
第四章 聚砜(类)多元体系溶液相转化成中空纤维膜 | 第117-140页 |
·前言 | 第117-124页 |
·一体化高度非对称膜的制备 | 第117-119页 |
·大空泡的形成研究 | 第119-124页 |
·大空泡研究简介 | 第119-121页 |
·形成大空泡的必要条件与抑制 | 第121-122页 |
·大空泡形成学说的新进展 | 第122-124页 |
·成膜体系和条件的设计 | 第124-125页 |
·平板膜成膜体系和条件的设计 | 第124页 |
·平板膜铸膜液配方的设计 | 第124页 |
·平板膜凝固浴的设计 | 第124页 |
·中空纤维膜成膜体系和条件的设计 | 第124-125页 |
·纺丝成膜实验 | 第125-128页 |
·主要试剂、仪器和设备 | 第125页 |
·成膜实验 | 第125-126页 |
·原子力显微镜测试 | 第126-127页 |
·中空纤维通透性能的测试 | 第127-128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128-138页 |
·平板膜成膜的影响因素 | 第128-134页 |
·聚合物浓度对成膜的影响 | 第128-129页 |
·凝固浴(非溶剂)对成膜的影响 | 第129-131页 |
·铸膜液中添加剂对成膜的影响 | 第131-134页 |
·对膜结构中大空泡的解释 | 第134-135页 |
·一体化高度非对称中空纤维膜 | 第135-138页 |
·本章结论 | 第138-140页 |
第五章 聚乙二醇刷型聚合物在聚砜膜上接枝的初步探讨 | 第140-170页 |
·前言 | 第140-142页 |
·膜表面的蛋白吸附污染及聚合物刷 | 第140页 |
·材料表面光化学接聚乙二醇的方法 | 第140-141页 |
·本章的目的 | 第141-142页 |
·实验部分 | 第142-150页 |
·主要试剂与仪器 | 第142-144页 |
·聚乙二醇刷在聚砜膜上的接枝 | 第144-149页 |
·光活性分子对叠氮苯甲酸(4-Azidobenzoic acid,AzBA)的合成 | 第144-145页 |
·光活性的对叠氮苯甲酰氨基-聚乙二醇单甲醚(4-Azidobenzoylimino-monomethoxy-poly(ethylene glycol),ABIMPEG)的合成 | 第145-146页 |
·聚砜膜的制作 | 第146-147页 |
·光活性ABIMPEG在聚砜膜上的同步法接枝 | 第147页 |
·MPEG-NH_2在聚砜膜(热融压制)表面的二步法接枝 | 第147-149页 |
·MPEG刷的评价 | 第149-150页 |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 | 第149页 |
·AFM分析 | 第149-15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50-169页 |
·对叠氮苯甲酸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150-151页 |
·ABIMPEG的分析 | 第151-157页 |
·同步法接枝分析 | 第157-161页 |
·接枝条件对接枝后的聚砜膜表面接触角的影响 | 第157-160页 |
·溶剂浸泡试验 | 第160-161页 |
·蛋白质粘附实验 | 第161页 |
·二步法接枝分析 | 第161-162页 |
·MPEG刷的评价 | 第162-169页 |
·MPEG及对叠氮苯甲酸在聚砜表面接枝率的分析 | 第162-165页 |
·聚砜膜表面形貌的AFM表征 | 第165-169页 |
·本章小结: | 第169-170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 | 第170-175页 |
·本论文主要结论 | 第170-173页 |
·本论文创新点: | 第173-174页 |
·需进一步研究的后续问题: | 第174-175页 |
致谢 | 第175-176页 |
作者在论文工作期间的文章和专利: | 第176-177页 |
参考文献 | 第177-1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