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各种防治方法论文--生物防治论文

菜蛾盘绒茧蜂调控寄主小菜蛾的生理机制研究

致谢第1-8页
中文摘要第8-18页
前言第18-21页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第21-39页
 第一章 畸形细胞在寄生蜂生长和发育中的作用第21-32页
  1 畸形细胞的特性第21-23页
   1.1 畸形细胞的起源及存在范围第21-22页
   1.2 畸形细胞的发育方式第22页
   1.3 畸形细胞超微形态结构第22-23页
  2 畸形细胞的生理作用第23-26页
   2.1 对幼蜂的营养作用第23-26页
    2.1.1 合成、分泌蛋白质第24-25页
    2.1.2 分泌酶类第25-26页
   2.2 抑制寄主免疫、保证幼蜂发育第26页
  3 对寄主生长和发育的影响第26-27页
   3.1 对寄主保幼激素酯酶、保幼激素的调节作用第27页
   3.2 对寄主蜕皮甾类的调节作用第27页
  4 与寄生蜂其它寄生因子的协同作用第27-28页
  5 畸形细胞体外培养第28-29页
  6 其它功能第29页
  7 畸形细胞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第29-30页
  8 结语第30-32页
 第二章 多分DNA病毒基因组及基因表达第32-39页
  1 PDV生活史第32-33页
  2 PDV基因组第33-35页
  3 PDV基因表达第35-37页
   3.1 免疫抑制第35-36页
   3.2 发育调控第36-37页
  4 结语第37-39页
第二部分 研究内容第39-128页
 第一章 基本材料与方法第39-44页
  1 养虫设备第39页
   1.1 人工气候室第39页
   1.2 光照培养箱第39页
   1.3 大养虫笼第39页
   1.4 小养虫笼第39页
   1.5 产卵笼第39页
   1.6 保蜂盒第39页
  2 实验仪器第39-40页
  3 供试材料与方法第40-42页
   3.1 供试蔬菜第40页
   3.2 供试昆虫第40-41页
    3.2.1 小菜蛾第40页
    3.2.2 菜蛾盘绒茧蜂第40页
    3.2.3 半闭弯尾姬蜂第40页
    3.2.4 菜蛾啮小蜂第40页
    3.2.5 单头寄生第40-41页
    3.2.6 假寄生第41页
   3.3 电泳方法第41页
    3.3.1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第41页
    3.3.2 Western blot印迹分析第41页
    3.3.3 IEF、SDS-PAGE蛋白质双向电泳第41页
    3.3.4 金属蛋白酶电泳第41页
   3.4 血清学方法第41-42页
    3.4.1 抗原的制备第41页
    3.4.2 多克隆抗体的制备第41页
    3.4.3 抗体效价测定与目标蛋白检测第41-42页
     3.4.3.1 间接ELISA法第41页
     3.4.3.2 免疫双扩散法第41-42页
  4 试剂配制第42页
  5 实验数据统计分析第42页
  6 凝胶电泳谱带分析第42-44页
 第二章 菜蛾盘绒茧蜂畸形细胞发育及其超微形态结构第44-52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4-45页
   1.1 供试昆虫第44页
   1.2 菜蛾盘绒茧蜂畸形细胞和幼蜂在小菜蛾体内发育第44页
    1.2.1 畸形细胞测量第44页
    1.2.2 畸形细胞计数第44页
    1.2.3 菜蛾盘绒茧蜂幼虫在寄主体内的发育第44页
   1.3 畸形细胞的超微形态结构第44-45页
    1.3.1 扫描电镜(Scan electron morphology SEM)观察第45页
    1.3.2 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orphology TEM)观察第45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5-47页
   2.1 畸形细胞的发生来源第45页
   2.2 畸形细胞及幼蜂的发育第45-46页
   2.3 畸形细胞的超微形态结构第46-47页
  3 讨论第47-52页
 第三章 过寄生、寄主状态等对菜蛾盘绒茧蜂和畸形细胞发育的影响第52-60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2-53页
   1.1 供试昆虫第52页
   1.2 被寄生寄主的获得第52页
   1.3 寄主不同状态下,体内畸形细胞和幼蜂的发育第52页
   1.4 不同温度下幼蜂和畸形细胞的发育第52-53页
   1.5 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小菜蛾,体内幼蜂和畸形细胞的发育第53页
   1.6 饥饿处理第53页
   1.7 感染病毒后,小菜蛾体内畸形细胞的发育第53页
   1.8 数据统计与分析第53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3-58页
   2.1 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小菜蛾对体内菜蛾盘绒茧蜂幼虫和畸形细胞发育的影响第53-54页
   2.2 寄主龄期对菜蛾盘绒茧幼虫及畸形细胞发育的影响第54-55页
   2.3 过寄生后,寄主体内畸形细胞和幼蜂的发育第55页
   2.4 不同温度下幼蜂和畸形细胞的发育第55-56页
   2.5 寄主--寄生蜂和畸形细胞发育的相关性第56-57页
   2.6 病毒感染后,寄主体内畸形细胞的发育第57-58页
  3 讨论第58-60页
 第四章 菜蛾盘绒茧蜂多分DNA病毒的特性及其对小菜蛾的生理效应第60-68页
  1 材料与方法第60-61页
   1.1 供试昆虫第60页
   1.2 被寄生寄主的获得第60页
   1.3 Co~(60)辐射处理雌蜂第60-61页
   1.4 透射电镜观察第61页
  2 结果与分析第61-62页
   2.1 小菜蛾两种寄生蜂PDV的形态第61页
   2.2 PDV在雌蜂卵巢内分布的特点第61-62页
   2.3 被寄生寄主中的PDV第62页
   2.4 假寄生对寄主幼虫发育的影响第62页
  3 讨论第62-68页
 第五章 菜蛾盘绒茧蜂畸形细胞对寄主小菜蛾生长和发育的影响第68-75页
  1 材料与方法第68-69页
   1.1 供试昆虫第68页
   1.2 被寄生寄主的获得第68-69页
   1.3 畸形细胞的收集第69页
   1.4 畸形细胞的注射第69页
   1.5 过寄生对寄主生长和发育的影响第69页
   1.6 数据统计与分析第69页
  2 结果与分析第69-72页
   2.1 假寄生、正常寄生对寄主生长和发育的影响第69-70页
   2.2 过寄生对寄主生长和发育的影响第70-71页
    2.2.1 1次假寄生与多次假寄生对寄主生长和发育的影响第70-71页
    2.2.2 1次正常寄生与多次正常寄生对寄主生长和发育的影响第71页
   2.3 注射畸形细胞对寄主生长和发育的影响第71-72页
  3 讨论第72-75页
 第六章 菜蛾盘绒茧蜂畸形细胞的分泌功能第75-82页
  1 材料与方法第75-77页
   1.1 供试昆虫第75页
   1.2 畸形细胞收集和匀浆液制备第75页
   1.3 寄主血淋巴的提取和脂肪体、幼蜂的收集第75页
   1.4 畸形细胞与幼蜂,畸形细胞与脂肪体的共培养第75-76页
   1.5 电泳第76页
    1.5.1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第76页
    1.5.2 畸形细胞双向电泳第76页
   1.6 金属蛋白酶电泳第76页
   1.7 Western blot印迹第76-77页
  2 结果与分析第77-79页
   2.1 畸形细胞合成蛋白和分泌功能第77-78页
   2.2 畸形细胞与幼蜂、脂肪体的共培养第78-79页
   2.3 寄主血淋巴金属蛋白酶电泳第79页
   2.4 Western blot印迹分析第79页
  3 讨论第79-82页
 第七章 菜蛾盘绒茧蜂--小菜蛾寄生体系其它寄生因子特性第82-93页
  1 材料与方法第82-84页
   1.1 供试昆虫第82页
   1.2 雌蜂卵巢内卵、寄主体内初产卵和即将孵化卵的获得第82页
   1.3 寄主体内2龄幼蜂的获得及体外培养第82-83页
   1.4 雌蜂萼液和毒液的收集,畸形细胞匀浆液的制备第83页
   1.5 PDV抗体的制备第83页
   1.6 抗原、抗体检测第83页
   1.7 电镜观察第83页
   1.8 体外包囊第83页
   1.9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第83-84页
  2 结果与分析第84-87页
   2.1 类病毒样纤丝(Vires-like Filament VLF)特性第84页
   2.2 羊膜第84-85页
   2.3 卵巢蛋白、幼蜂分泌蛋白和毒液蛋白第85页
   2.4 不同寄生时期寄主血淋巴蛋白组分第85-86页
   2.5 体外包囊第86页
   2.6 PDV抗体与毒液、畸形细胞匀浆液的免疫反应第86-87页
  3 讨论第87-93页
 第八章 菜蛾盘绒茧蜂主要寄生因子对小菜蛾的免疫抑制第93-103页
  1 材料与方法第93-95页
   1.1 供试昆虫第93页
   1.2 血细胞总数的测定及浆血胞和假寄生后寄主中蜂卵的观察第93页
   1.3 血淋巴的体外黑化反应第93-94页
   1.4 血浆的制备第94页
   1.5 畸形细胞、萼液和毒液的提取和制备第94页
   1.6 酚氧化酶(PO)活性测定第94页
   1.7 蜂卵、畸形细胞及Sephadex G-100 beads体外包囊观察第94-95页
   1.8 数据统计与分析第95页
  2 结果与分析第95-97页
   2.1 不同寄生状态对寄主血细胞数目及浆血胞延展能力的影响第95页
   2.2 血淋巴黑化观察第95-96页
   2.3 寄生对寄主血淋巴PO活性的影响第96-97页
   2.4 假寄生后寄主体内蜂卵的包囊及黑化第97页
   2.5 Sephadex G-100 Beads的体外包囊第97页
   2.6 畸形细胞的黑化与包囊第97页
   2.7 畸形细胞在非适合性寄主血淋巴中的发育第97页
  3 讨论第97-103页
 第九章 菜蛾盘绒茧蜂三种主要寄生因子对小菜蛾的发育调控第103-116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03-106页
   1.1 供试昆虫第103页
   1.2 被寄生寄主的获得第103页
   1.3 寄主血淋巴的收集第103-104页
   1.4 血淋巴蛋白测定第104页
   1.5 精巢的发育第104页
   1.6 脂肪体收集及电镜样品的制备第104页
   1.7 中肠的观察第104页
   1.8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第104页
   1.9 蛋白质样品制备及双向电泳第104-106页
    1.9.1 蛋白样品制备第104-105页
    1.9.2 蛋白质双向电泳第105页
    1.9.3 等电点及分子量测定第105-106页
  2 结果与分析第106-112页
   2.1 血淋巴蛋白含量第106页
   2.2 血淋巴蛋白组成第106-108页
   2.3 精巢的发育第108页
   2.4 脂肪体形态结构第108-111页
   2.5 脂肪体蛋白组成第111-112页
   2.6 寄主小菜蛾中肠的形态第112页
  3 讨论第112-116页
 第十章 三种内寄生蜂寄生因子对寄主小菜蛾的调控第116-128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16-117页
   1.1 供试昆虫第116页
   1.2 三种寄生蜂寄生对寄主生长、发育,精巢及脂肪体等的影响第116页
   1.3 三种寄生蜂寄生对寄主血淋巴蛋白组分的影响第116-117页
   1.4 共同寄生对三种寄生蜂生长发育的影响第117页
   1.5 经Co~(60)辐射处理的菜蛾啮小蜂雌蜂寄生3龄小菜蛾第117页
   1.6 经Co~(60)辐射处理的菜蛾盘绒茧蜂雌蜂寄生小菜蛾3d后,供菜蛾啮小蜂再寄生第117页
   1.7 数据统计与分析第117页
  2 结果与分析第117-123页
   2.1 三种寄生蜂寄生对寄主小菜蛾生长和发育、精巢及脂肪体等的影响第117-119页
   2.2 三种寄生蜂寄生对寄主血淋巴蛋白组分的影响第119页
   2.3 共同寄生对三种寄生蜂生长和发育的影响第119-122页
   2.4 经Co~(60)辐射处理过的菜蛾盘绒茧蜂雌蜂寄生小菜蛾后,菜蛾啮小蜂再寄生,对菜蛾啮小蜂发育的影响第122-123页
  3 讨论第123-128页
第三部分 总讨论第128-134页
参考文献第134-153页
英文摘要第153-159页
附录一: 博士期间已发表和待发表的论文第159页

论文共1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形成期台风螺旋云带的提取、描述及中心定位的研究
下一篇:字符序列的解析数论模型及其在生物信息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