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前言 | 第10-25页 |
·巴西橡胶树及其生物技术简介 | 第10页 |
·巴西橡胶树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 第10-12页 |
·花药离体培养 | 第10-11页 |
·体细胞植株克隆增殖 | 第11页 |
·未授粉胚珠的培养 | 第11页 |
·子房培养 | 第11页 |
·悬浮细胞培养 | 第11页 |
·茎尖和嫩茎培养 | 第11页 |
·原生质体培养 | 第11-12页 |
·巴西橡胶树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 第12页 |
·巴西橡胶树的遗传转化方法 | 第12-14页 |
·农杆菌介导法 | 第12-14页 |
·农杆菌的基本特征 | 第12-13页 |
·农杆菌介导转化的机理 | 第13页 |
·农杆菌介导法的遗传转化 | 第13-14页 |
·基因枪法 | 第14页 |
·果聚糖概述 | 第14-24页 |
·果聚糖类型及分布 | 第14-16页 |
·果聚糖代谢相关途径的关键酶及其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果聚糖的合成 | 第16-17页 |
·果聚糖的降解 | 第17-18页 |
·果聚糖在植物抗逆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 第18-19页 |
·果聚糖与植物抗寒性和抗早性 | 第18-19页 |
·果聚糖与植物抗盐性、抗涝性和抗贫瘠性 | 第19页 |
·果聚糖与植物耐土壤金属毒害能力 | 第19页 |
·果聚糖参与植物抗逆的可能机制 | 第19-21页 |
·果聚糖参与渗透调节 | 第19-20页 |
·果聚糖在非生物胁迫下维持膜的稳定性 | 第20-21页 |
·逆境胁迫下的果聚糖酶 | 第21页 |
·提高果聚糖积累的基因工程 | 第21-22页 |
·果聚糖应用前景及问题 | 第22-24页 |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4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4-25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5-39页 |
·巴西橡胶树的组织培养 | 第25-26页 |
·花药组织培养 | 第25页 |
·植物材料 | 第25页 |
·花药组织培养的技术流程 | 第25页 |
·胚状体继代增殖的组织培养 | 第25-26页 |
·长期继代增殖的花药胚性愈伤组织培养 | 第26页 |
·巴西橡胶树组织培养所用的培养基 | 第26页 |
·农杆菌介导法和基因枪法转化巴西橡胶树 | 第26-39页 |
·材料 | 第26-29页 |
·质粒及农杆菌菌株 | 第26-27页 |
·受体材料 | 第27页 |
·农杆菌培养基 | 第27页 |
·重要试剂、酶、试剂盒及仪器 | 第27-29页 |
·基因枪法遗传转化巴西橡胶树 | 第29-31页 |
·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 | 第29-30页 |
·农杆菌质粒DNA的提取 | 第29页 |
·质粒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 | 第29页 |
·双酶切鉴定 | 第29-30页 |
·基因枪法转化步骤 | 第30-31页 |
·金粉的处理 | 第30页 |
·DNA包裹金粉 | 第30页 |
·轰击 | 第30-31页 |
·农杆菌介导法转化巴西橡胶树 | 第31-32页 |
·草胺磷选择压力的确定 | 第31页 |
·特美汀对愈伤组织再生的影响 | 第31页 |
·农杆菌侵染液的制备 | 第31页 |
·外植体的预处理 | 第31页 |
·农杆菌介导法转化巴西橡胶 | 第31页 |
·转化材料的选择 | 第31-32页 |
·共培养采用悬浮培养的方式 | 第32页 |
·共培养后的抑菌处理方式 | 第32页 |
·转(rbcS)1-SST基因橡胶的检测 | 第32-39页 |
·试管苗植株的PCR检测 | 第32-33页 |
·CTAB法提取橡胶基因组DNA | 第32页 |
·PCR扩增 | 第32-33页 |
·转(rbcS)1-SST基因橡胶的RT-PCR检测 | 第33-34页 |
·SDS法提取橡胶叶片的总RNA | 第33页 |
·反转录合成cDNA | 第33-34页 |
·actin以及目的基因扩增 | 第34页 |
·actin扩增 | 第34页 |
·目的基因PCR扩增 | 第34页 |
·转(rbcS)1-SST基因橡胶Southern Blot检测 | 第34-39页 |
·1-SST目的基因的制备 | 第34-35页 |
·探针的制备 | 第35页 |
·标记效率的确定 | 第35-36页 |
·基因组DNA酶切 | 第36页 |
·DNA转膜 | 第36-38页 |
·琼脂糖凝胶电泳 | 第36页 |
·胶的变性处理 | 第36-37页 |
·毛细管转移法 | 第37-38页 |
·DNA的转移和固定 | 第38页 |
·杂交 | 第38页 |
·免疫学检测 | 第38-39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9-49页 |
·热研7-33-97的组织培养 | 第39-42页 |
·以胚状体为外植体的愈伤组织形态类型 | 第39页 |
·热研7-33-97不同组织诱导胚状体的情况比较 | 第39-40页 |
·热研7-33-97不同组织成苗的情况比较 | 第40-41页 |
·不同形状的胚状体诱导出苗情况 | 第41-42页 |
·1-SST基因转化巴西橡胶树 | 第42-49页 |
·草胺磷选择压力的确定 | 第42页 |
·特美汀(替卡西林)浓度对愈伤组织再生的影响 | 第42-43页 |
·1-SST基因 | 第43页 |
·农杆菌介导法遗传转化巴西橡胶树 | 第43-44页 |
·基因枪法遗传转化巴西橡胶树 | 第44-45页 |
·转1-SST基因橡胶树抗性植株的检测 | 第45-49页 |
·抗性植株的PCR检测 | 第45-46页 |
·转1-SST基因橡胶树抗性植株的RT-PCR检测 | 第46-47页 |
·转基因植株的Southern Blot检测 | 第47-49页 |
4 讨论 | 第49-50页 |
·转化材料的选择 | 第49-50页 |
·巴西橡胶树遗传转化体系和抗逆基因工程研究的重要意义 | 第50页 |
5 结论 | 第50-51页 |
6 后续工作展望 | 第51-52页 |
主要英文縮略词表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