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5-10页 |
1.1 百年中国画发展概况简析 | 第5-7页 |
1.2 本文的主要论点及研究方法 | 第7-10页 |
第二章 中国画艺术解构与重建中最重要的生命基元浅探 | 第10-42页 |
2.1 中国画“意象造型”分析 | 第10-31页 |
2.1.1 中国画取“象”思维的成因 | 第11-16页 |
2.1.2 中国画“艺术之象”形成发展脉络 | 第16-21页 |
2.1.3 中国画“艺术之象”创作原则 | 第21-31页 |
2.2 中国画“气韵生动”理论的剖析 | 第31-42页 |
2.2.1 “气”,“韵”及“气韵”的来源形成及发展 | 第31-36页 |
2.2.2 “气韵生动”在中国画创作中的运用 | 第36-42页 |
第三章 关于中国画艺术构建中传统风神的把握 | 第42-69页 |
3.1 中国画的宇宙认识观分析 | 第42-64页 |
3.1.1 中国画写生观分析 | 第46-57页 |
3.1.2 东西方绘画透视空间比较 | 第57-64页 |
3.2 完善中国画创作“布势”的几个方面 | 第64-69页 |
3.2.1 夸张的运用对中国画“气势”的影响 | 第65-66页 |
3.2.2 鸟瞰式小说文学创作视角在中国画创作中的运用 | 第66页 |
3.2.3 宗教的情怀与诗的意境在中国画创作中“张力”的运用 | 第66-69页 |
第四章 中国画未来发展取向 | 第69-72页 |
4.1 古今中国画的品评标准 | 第69-70页 |
4.2 继承传统开拓创新 | 第70-72页 |
结论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