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机器翻译中汉语上下文语境的表示与应用研究
目录 | 第1-8页 |
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概述 | 第12页 |
·机器翻译发展概况 | 第12-14页 |
·汉英机器翻译的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语言知识资源的建设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多元化 | 第15-16页 |
·汉英转换存在的一些问题 | 第16-20页 |
·英语动词时态的生成 | 第16-17页 |
·省略成分的确定 | 第17-18页 |
·英语冠词的生成 | 第18-19页 |
·名词短语单复数的确定 | 第19-20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20-21页 |
·本文的结构和内容 | 第21-22页 |
第二章 篇章分析与语境研究 | 第22-33页 |
·篇章语言学简介 | 第22-24页 |
·发展阶段 | 第22-23页 |
·研究对象 | 第23页 |
·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动态语义学理论 | 第24-27页 |
·篇章表述理论DRT | 第25-26页 |
·文本更新语义学FCS | 第26页 |
·情景语义学SS | 第26-27页 |
·动态谓词逻辑DPL | 第27页 |
·篇章分析技术的发展 | 第27-31页 |
·发展现状 | 第28-29页 |
·知识表示方法 | 第29-31页 |
·语义网络 | 第29页 |
·主题框架 | 第29-30页 |
·脚本规划 | 第30页 |
·向量空间模型 | 第30-31页 |
·语境的研究与表示 | 第31-32页 |
·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汉语上下文语境模型CCM | 第33-53页 |
·CCM的目标与特点 | 第33-34页 |
·上下文语境知识的表示 | 第34-41页 |
·句法信息和语义信息 | 第34-35页 |
·概念信息体关联网络CIURN | 第35-36页 |
·概念信息体 | 第36-39页 |
·基本概念信息体 | 第36-38页 |
·复合概念信息体 | 第38-39页 |
·概念关联集 | 第39-41页 |
·句内关联集 | 第39-40页 |
·句间关联集 | 第40-41页 |
·上下文语境知识的获取 | 第41-47页 |
·句法语义分析 | 第41-45页 |
·上下文分析 | 第45-47页 |
·上下文语境知识的管理 | 第47-51页 |
·概念信息体联想集 | 第47-48页 |
·管理机制 | 第48-51页 |
·小结 | 第51-53页 |
第四章 事件时间信息的分析 | 第53-82页 |
·引言 | 第53-54页 |
·汉语事件时间信息框架TIFCE | 第54-57页 |
·时制 | 第55-56页 |
·时体 | 第56-57页 |
·时间短语的分析及其时制计算 | 第57-72页 |
·时间短语的分类 | 第57-60页 |
·日期 | 第57-58页 |
·伪日期 | 第58-60页 |
·时间区间 | 第60页 |
·时间短语语义表示结构TPSRS | 第60-61页 |
·时间短语的分析 | 第61-68页 |
·时间短语识别 | 第61-64页 |
·时间引用关系建立 | 第64-66页 |
·时间信息知识库 | 第66页 |
·时间短语分析算法 | 第66-68页 |
·时间短语的时制计算 | 第68-72页 |
·日期算子 | 第68-69页 |
·时间短语时制计算 | 第69-72页 |
·事件时制的计算 | 第72-73页 |
·事件时体的分析 | 第73-76页 |
·汉英时间信息转换 | 第76-77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77-81页 |
·时间短语分析实验 | 第77-79页 |
·事件时间信息分析实验 | 第79-81页 |
·小结 | 第81-82页 |
第五章 主语省略的处理 | 第82-98页 |
·引言 | 第82-83页 |
·省略的促成因素 | 第83-84页 |
·主语省略处理的基本原理 | 第84-88页 |
·处理过程 | 第84-85页 |
·“候选-选择”恢复策略 | 第85-88页 |
·省略所指候选的确定 | 第85-86页 |
·选择的判断条件 | 第86-88页 |
·主语省略的识别 | 第88-89页 |
·主语省略的恢复 | 第89-93页 |
·规则的定义 | 第89-90页 |
·规则的优先级 | 第90-91页 |
·恢复算法 | 第91-93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93-97页 |
·逻辑主语约束集的获取 | 第93-94页 |
·实例分析 | 第94-97页 |
·小结 | 第97-98页 |
第六章 名词短语定指的判定 | 第98-115页 |
·引言 | 第98-99页 |
·名词短语间定指关系 | 第99-101页 |
·指同关系 | 第99-100页 |
·联想相关关系 | 第100-101页 |
·表达式侯选 | 第101-102页 |
·定指关系判定 | 第102-107页 |
·基本概念 | 第102-103页 |
·判定原理 | 第103-107页 |
·指同关系的判定 | 第103-106页 |
·联想相关关系的判定 | 第106-107页 |
·定指关系的建立 | 第107-112页 |
·指同关系的建立 | 第108-111页 |
·联想相关关系的建立 | 第111-112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112-114页 |
·小结 | 第114-115页 |
第七章 CCM在汉英机译系统中的应用 | 第115-129页 |
·汉英机译系统ICENT的特点与进展 | 第115-117页 |
·基于中间语言的翻译模式 | 第115-116页 |
·句法分析 | 第116-117页 |
·语义分析 | 第117页 |
·CCM在ICENT系统中的应用 | 第117-119页 |
·ICENT的上下文分析 | 第119-120页 |
·ICENT中间语言的扩充 | 第120-124页 |
·应用实例 | 第124-128页 |
·小结 | 第128-129页 |
第八章 结束语 | 第129-132页 |
·本文的主要贡献 | 第129-131页 |
·进一步的工作 | 第131-13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32-133页 |
致谢 | 第133-135页 |
参考文献 | 第135-1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