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系统论文--自动控制、自动控制系统论文

分布式温湿度自动控制系统的研究及其应用

中文摘要第1-4页
英文摘要第4-6页
目录第6-9页
1 绪论第9-17页
 1.1 制冷空调技术发展过程的回顾第9-11页
 1.2 21世纪制冷空调技术的发展动向第11-12页
 1.3 微机在空调系统中的应用第12-13页
 1.4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现状与发展第13-15页
 1.5 课题的来源及选题意义第15页
 1.6 本课题的主要工作内容第15-17页
2 温湿度自动控制原理第17-26页
 2.1 温湿度相关知识第17-22页
  2.1.1 湿空气第17页
  2.1.2 湿空气的状态参数第17-19页
  2.1.3 焓湿图(h-d图)第19-20页
  2.1.4 湿空气的基本热力学过程第20-22页
 2.2 温湿度控制基本原理第22-25页
  2.2.1 什么是温湿度控制第22页
  2.2.2 温湿度控制构成第22页
  2.2.3 控制对象的特性第22-23页
  2.2.4 温湿度控制的种类及其特点第23-25页
 2.3 本章小结第25-26页
3 温湿度自动控制总体方案第26-30页
 3.1 控制系统方案第26-27页
 3.2 单机组控制点数的确定第27-28页
 3.3 系统配置第28-29页
 3.4 控制系统功能分配第29页
 3.5 本章小结第29-30页
4 PLC现场级监控设计第30-54页
 4.1 系统控制原理第30-36页
  4.1.1 总体控制模型第30-31页
  4.1.2 模糊分区和灰色预测控制第31-32页
  4.1.3 灰色预测自适应方法第32-33页
  4.1.4 风口露点控制第33页
  4.1.5 PID调节第33-36页
 4.2 控制系统硬件设计第36-39页
  4.2.1 PLC与输入输出模块连接第36页
  4.2.2 传感器与EM231连接与设置第36-37页
  4.2.3 现场控制箱设计第37-38页
  4.2.4 执行器电气连接第38-39页
  4.2.5 通讯硬件与网络设置第39页
 4.3 STEP7-Micro/WIN32编程软件简介第39-41页
  4.3.1 运行STEP7所需硬件配置及软件平台第40页
  4.3.2 STEP7-Micro/WIN32编程环境第40-41页
  4.3.3 组成程序的基本元素第41页
 4.4 CPU226性能特点及其工作方式第41-43页
  4.4.1 CPU226存储器的数据类型与寻址方式第41-42页
  4.4.2 CPU226扫描周期与操作方式第42-43页
 4.5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第43-51页
  4.5.1 主要控制功能第43页
  4.5.2 控制系统总体流程第43-45页
  4.5.3 模拟量的处理第45-46页
  4.5.4 模糊分区第46-47页
  4.5.5 露点温度与灰色预测控制第47-48页
  4.5.6 新风控制程序第48-49页
  4.5.7 PID调节程序设计第49-51页
  4.5.8 现场监控界面设计第51页
 4.6 PLC应用程序上传与下载第51-53页
 4.7 软件的模拟调试第53页
 4.8 本章小结第53-54页
5 上位工控机车间级监控设计第54-69页
 5.1 监控系统开发平台简介第54页
 5.2 上位监控软件设计第54-68页
  5.2.1 处理PC/PLC数据交换第54-58页
  5.2.2 监控数据库设计第58-60页
  5.2.3 监控主要功能与人机界面第60-66页
  5.2.4 应用程序帮助系统开发第66-68页
 5.3 应用程序打包第68页
 5.4 本章小结第68-69页
6 工厂级监控与网络远程监控设计第69-76页
 6.1 配置Web服务器第69页
 6.2 开发平台简介第69-70页
 6.3 监控网站设计第70-75页
  6.3.1 建立和配置监控网页站点第70页
  6.3.2 基于ASP技术的Web应用解决方案第70-71页
  6.3.3 ODBC数据源指定第71页
  6.3.4 实时性技术实现第71页
  6.3.5 监控系统数据库连接第71-74页
  6.3.6 监控网页间的链接第74-75页
 6.4 本章小结第75-76页
7 结束语第76-78页
致谢第78-79页
参考文献第79-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加速我国医药科技成果转化的策略研究
下一篇:论数字图书馆虚拟馆藏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