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内科论文--现代医学内科疾病论文

复方桑仙颗粒治疗中老年高血压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引  言第1-1页
临床研究第1-23页
 一、 研究对象第1-4页
 二、 研究方法第4-8页
 三、 一般资料第8-11页
 四、 研究结果第11页
 (一) 治疗前后随测血压的变化第11-13页
 (二) 治疗前后脉压的变化第13页
 (三) 治疗前后心率的变化第13-14页
 (四) 治疗前后动态血压的变化第14-15页
 (五) 临床症状和舌脉象的疗效第15-17页
 (六) 治疗前后血脂、血糖的变化第17页
 (七) 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第17-18页
 (八) 治疗前后心肌缺血的变化第18页
 (九) 左心室肥厚患者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指标的变化第18页
 (十) 治疗前后大脑中动脉血流流速的变化第18-19页
 (十一) 治疗前后尿蛋白和血清BUN、Cr的变化第19-20页
 (十二) 治疗前后视网膜动脉狭窄的变化第20页
 (十三) 治疗前后ET、NO的变化第20页
 (十四) 治疗前后PRA、AngⅡ的变化第20-21页
 (十五) 中老年女性患者治疗前后E_2、T的变化第21页
 (十六) 中老年女性患者ET/NO比值与E_2/T比值的相关性分析第21-22页
 (十七) 不良反应第22-23页
实验研究第23-56页
 一、 对血压的影响第23页
 (一) 单次给药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的影响第23-26页
 (二) 14天连续给药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的影响第26页
 (三) 单次给药对肾性高血压犬血压的影响第26-27页
 (四) 14天连续给药对肾性高血压犬血压的影响第27-35页
 二、 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脏重量的影响第35-36页
 三、 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ET、NO的影响第36-37页
 四、 对肾性高血压犬PRA、AngⅡ的影响第37-38页
 五、 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主动脉病理形态学和bFGF、Ki-67的影响第38-49页
 六、 对麻醉开胸犬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第49-56页
讨  论第56-68页
 一、 中老年高血压病发病机制解析第56页
 (一) 肾中精气不足,阴阳双亏是中老年高血压病的重要发病基础第56-57页
 (二) 血脉瘀阻是中老年高血压病的主要病理变化第57页
 (三) 高血压病患者肾虚与血瘀的微观辨证指标存在着正相关关系第57-58页
 二、 中老年高血压病的治法、方药分析第58页
 (一) 治法分析第58页
 (二) 方药分析第58-59页
 (三) 用药特色第59页
 (四) 现代药理研究第59-60页
 三、 疗效机理分析第60页
 (一) 降压特点和机理探讨第60页
 1. 抗高血压的作用特点第60-61页
 2. 降压机制分析第61页
 (1) 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第61-62页
 (2) 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作用第62页
 (3) 对性激素的影响第62-63页
 (二) 对高血压病的细胞学本质的影响和机理探讨第63-64页
 (三) 对血脂、血糖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和机理探讨第64-65页
 (四) 对靶器官损害及相关病症的影响和机理探讨第65-67页
 (五) 对临床症状的改善作用和机理探讨第67-68页
结  语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5页
致  谢第75-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网络计费的研究与设计实现
下一篇:《案例》:航新公司——创建工作团队,提升航新的核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