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词目录 | 第1-9页 |
中文摘要 | 第9-11页 |
1 前言 | 第11-27页 |
·课题的提出 | 第11-13页 |
·前人研究 | 第13-27页 |
·病原方面的研究 | 第13-14页 |
·抗性鉴定方面的研究 | 第14-15页 |
·抗性机理方面的研究 | 第15-24页 |
·植物病原真菌毒素方面的研究 | 第24-27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7-40页 |
·供试材料 | 第27-28页 |
·供试菌种 | 第27页 |
·供试植物材料 | 第27-28页 |
·病菌接种方法及抗病性分级标准 | 第28-29页 |
·抗性机理的研究 | 第29-36页 |
·PO与PPO活性测定 | 第29-30页 |
·PAL活性测定 | 第30页 |
·酚类物质测定 | 第30-31页 |
·木质素测定 | 第31-32页 |
·植保素DMC的产生、提纯、测定及抑菌效应 | 第32-33页 |
·PR-蛋白提取、纯化、纯度及分子量测定和离体抑菌作用 | 第33-36页 |
·Phytophthora毒素的产生、纯化及生物测定 | 第36-40页 |
·毒素的产生 | 第36-37页 |
·毒素的生物测定 | 第37页 |
·毒素的纯化 | 第37-38页 |
·毒素的部分纯化 | 第37-38页 |
·毒素的进一步纯化 | 第38页 |
·毒素的纯度鉴定及分子量测定 | 第38页 |
·毒素的理化性质测定 | 第38-40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0-74页 |
·柑桔对P.parasitica的抗病性鉴定 | 第40-46页 |
·枝条接种菌丝法 | 第40页 |
·叶片接种菌丝法 | 第40-42页 |
·枝条和叶片接种法的相关性分析 | 第42-43页 |
·毒素处理法抗性鉴定结果 | 第43-44页 |
·叶片接种菌丝法和毒素处理法抗性鉴定结果相关分析 | 第44-46页 |
·柑桔对脚腐病的抗性机理 | 第46-60页 |
·柑桔提取物的抑菌作用 | 第46页 |
·多酚与抗病性 | 第46-47页 |
·木质素与抗病性 | 第47-48页 |
·植保素与抗病性 | 第48-52页 |
·DMC的提纯 | 第48页 |
·DMC对P.parasitica菌丝生长的抑菌作用 | 第48-49页 |
·DMC对P.parasitica菌丝结构的影响 | 第49页 |
·不同抗性柑桔产生的DMC | 第49-52页 |
·过氧化物酶及其同工酶与抗病性 | 第52页 |
·PPO与抗病性 | 第52-53页 |
·PAL与抗病性 | 第53-55页 |
·PR-蛋白与抗病性 | 第55-60页 |
·可溶性蛋白 | 第55页 |
·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测定 | 第55-57页 |
·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纯化 | 第57-60页 |
·Phytophthora parasitica分泌的毒素 | 第60-74页 |
·P.parasitica产生毒素的最适条件 | 第60-64页 |
·P.parasitica毒素的生物测定 | 第64-65页 |
·P.parasitica毒素对柑桔几种抗病相关因子的影响 | 第65-68页 |
·P.parasitica毒素的纯化 | 第68-70页 |
·P.parasitica毒素的定性分析 | 第70-74页 |
·溶解性 | 第70页 |
·稳定性 | 第70-71页 |
·毒素成分的定性分析 | 第71-72页 |
·毒素中多糖组分的分析 | 第72页 |
·毒素中蛋白质部分的氨基酸分析 | 第72-74页 |
4 结论与讨论 | 第74-93页 |
·柑桔的抗病机理与抗病性鉴定 | 第74-81页 |
·柑桔的抗病机理 | 第74-79页 |
·柑桔的抗病性鉴定 | 第79-81页 |
·柑桔体细胞杂种的抗病遗传 | 第81-86页 |
·柑桔体细胞杂种的抗病遗传 | 第81-82页 |
·柑桔体细胞杂种抗病的遗传机制 | 第82-86页 |
·寄生疫霉毒素的应用前景 | 第86-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110页 |
英文摘要 | 第110-113页 |
图版 | 第113-1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