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1 引言 | 第11-20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 | 第12-13页 |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互动发展 | 第13-15页 |
·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 第15页 |
·生产性服务业对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影响作用 | 第15-16页 |
·简要评价 | 第16-17页 |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 第19-20页 |
·研究重点 | 第19页 |
·研究难点 | 第19页 |
·研究创新点 | 第19-20页 |
2 生产性服务业理论概述 | 第20-28页 |
·生产性服务业的概念 | 第20-21页 |
·生产性服务业的分类 | 第21-26页 |
·生产性服务业的特征 | 第26-28页 |
·中间投入性 | 第26页 |
·产业关联性 | 第26页 |
·知识密集性 | 第26-27页 |
·集聚性 | 第27-28页 |
3 福建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与制约因素 | 第28-45页 |
·福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 | 第28-40页 |
·福建生产性服务业总体分析 | 第28-31页 |
·福建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分析 | 第31-36页 |
·福建生产性服务业吸纳劳动力能力分析 | 第36-40页 |
·福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40-42页 |
·生产性服务业总量较小,所占 GDP 的比重较低 | 第40-41页 |
·传统服务业比重仍较高,部分生产性服务行业发展后劲不足 | 第41-42页 |
·生产性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不高 | 第42页 |
·福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 第42-45页 |
·观念因素 | 第43页 |
·体制因素 | 第43-44页 |
·市场因素 | 第44-45页 |
4 生产性服务业对福建省经济增长影响:基于灰色关联分析 | 第45-51页 |
·灰色关联分析方法介绍 | 第45-46页 |
·生产性服务业及内部各行业产值与福建生产总值的灰色关联分析 | 第46-48页 |
·求初像值 | 第46-47页 |
·求序列差 | 第47页 |
·求关联系数和关联度 | 第47-48页 |
·生产性服务业及内部各行业产值与福建第一、二、三产业产值的灰色关联分析 | 第48-51页 |
5 国内外在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 第51-61页 |
·国内外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经验 | 第51-58页 |
·美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经验 | 第51-53页 |
·韩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经验 | 第53-55页 |
·新加坡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经验 | 第55-56页 |
·香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经验 | 第56-58页 |
·国内外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经验对福建的启示 | 第58-61页 |
·完善的政策法律法规制度 | 第58页 |
·加强行业协会建设 | 第58-59页 |
·大力发展信息产业 | 第59页 |
·重视培养和引进人才 | 第59-60页 |
·积极引进外资 | 第60-61页 |
6 促进福建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战略思路以及对策建议 | 第61-67页 |
·促进福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战略思路 | 第61-63页 |
·以服务制造业的发展思路,与其融合互动发展 | 第61页 |
·以服务产业集群的发展思路,与其融合互动发展 | 第61-62页 |
·以服务区域经济的发展思路,与其融合互动发展 | 第62-63页 |
·促进福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63-67页 |
·完善有关政策法规,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 第63页 |
·提高生产性服务业开放水平 | 第63-64页 |
·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群式发展 | 第64-65页 |
·重视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 | 第65页 |
·大力发展行业协会 | 第65-66页 |
·加强生产性服务业人才队伍建设 | 第66-67页 |
7 总结 | 第67-69页 |
·结论 | 第67-68页 |
·展望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