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8页 |
摘要 | 第8-9页 |
1 文献综述 | 第9-20页 |
·兰花的植物学特性 | 第9-11页 |
·大花蕙兰概述 | 第11-13页 |
·大花蕙兰的发展简史 | 第11页 |
·我国进行大花蕙兰生产的优势和市场前景 | 第11-12页 |
·我国大花蕙兰规模化生产发展和现状 | 第12页 |
·大花蕙兰生产栽培中存在的问题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3-18页 |
·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 第13-15页 |
·生态习性和栽培技术研究 | 第15-17页 |
·促成栽培技术研究 | 第17页 |
·切花保鲜技术研究 | 第17-18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8-20页 |
2 引言 | 第20-21页 |
3、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21-26页 |
·初代培养的实验设计 | 第21-22页 |
·外植体表面灭菌方式的实验设计 | 第21页 |
·初代基本培养基的实验设计 | 第21-22页 |
·丛生芽增殖实验设计 | 第22-23页 |
·丛生芽增殖培养基的实验设计 | 第22页 |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配比的实验设计 | 第22页 |
·不同碳源及碳源浓度的实验设计 | 第22-23页 |
·环境条件的实验设计 | 第23页 |
·原球茎培养试验设计 | 第23-24页 |
·不同培养时间转接对诱导原球茎的影响 | 第23页 |
·原球茎增殖培养最佳激素配比的实验设计 | 第23页 |
·芽诱导基本培养基的实验设计 | 第23页 |
·不定芽诱导激素配比的实验设计 | 第23-24页 |
·生根培养试验设计 | 第24页 |
·移栽试验设计 | 第24-25页 |
·技术路线 | 第25-26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6-40页 |
·初代培养 | 第26-27页 |
·大花蕙兰花梗茎段灭菌方式的选择 | 第26页 |
·基本培养基对花梗茎段萌发的影响 | 第26-27页 |
·丛生芽增殖 | 第27-32页 |
·基本培养基对丛生芽增殖的影响 | 第27-28页 |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配比对丛生芽增殖的影响 | 第28-30页 |
·不同碳源及碳源浓度对分化培养的影响 | 第30-31页 |
·环境条件对继代培养的影响 | 第31-32页 |
·原球茎培养 | 第32-36页 |
·不同时间转接对诱导原球茎的影响 | 第32-33页 |
·不同激素配比对原球茎增殖的影响 | 第33-35页 |
·不同培养基对不定芽生长的影响 | 第35页 |
·不同激素浓度配比对芽诱导的影响 | 第35-36页 |
·生根培养基的筛选 | 第36-37页 |
·移栽 | 第37-40页 |
·不同基质对试管苗移栽成活率的影响 | 第37-38页 |
·不同遮荫度对蕙兰移栽成活率的影响 | 第38-40页 |
5. 结语与讨论 | 第40-44页 |
·结论 | 第40-41页 |
·启动培养 | 第40页 |
·丛生芽培养 | 第40页 |
·原球茎培养 | 第40页 |
·生根培养 | 第40页 |
·移栽 | 第40-41页 |
·讨论 | 第41-44页 |
·外植体的选择 | 第41页 |
·外植体的消毒 | 第41页 |
·外植体褐变 | 第41页 |
·大花蕙兰的生长习性及生长发育特性与离体快繁的关系 | 第41-42页 |
·对大花蕙兰增殖效果有影响的其它因素 | 第42页 |
·关于今后研究的一点建议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50页 |
英文摘要 | 第50-51页 |
附图 | 第51-52页 |
本文所用英文缩写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