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22页 |
·我国水稻育种历程 | 第11-14页 |
·作物遗传改良过程中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变化 | 第14-16页 |
·水稻农艺性状的变化 | 第16-17页 |
·水稻生理特性的变化 | 第17-20页 |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20-22页 |
第二章 不同年代育成水稻品种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变化 | 第22-3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2-24页 |
·结果 | 第24-33页 |
·不同年代育成水稻品种产量的变化 | 第24-25页 |
·不同年代育成水稻品种产量构成的变化 | 第25-29页 |
·不同年代育成的水稻品种收获指数、生物量的变化 | 第29-31页 |
·产量与产量构成及收获指数和生物量的相关性 | 第31-33页 |
·讨论 | 第33-34页 |
·小结 | 第34-36页 |
第三章 不同年代育成水稻品种农艺性状的变化 | 第36-5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6-37页 |
·结果 | 第37-49页 |
·不同年代育成水稻品种株型的变化 | 第37-39页 |
·不同年代育成水稻品种茎秆节间的变化 | 第39-44页 |
·不同年代育成水稻品种不同生育期叶面积指数的变化 | 第44-47页 |
·不同年代育成水稻品种抽穗期和分蘖成穗率的变化 | 第47-48页 |
·不同年代育成水稻品种叶片长、宽及叶面积变化 | 第48-49页 |
·讨论 | 第49-51页 |
·小结 | 第51-52页 |
第四章 不同年代育成水稻品种干物质生产特性的研究 | 第52-6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2-54页 |
·结果 | 第54-66页 |
·不同年代育成水稻品种生物量的变化 | 第54-59页 |
·不同年代育成水稻品种单茎干重 | 第59-61页 |
·不同年代育成水稻品种单株叶面积的变化 | 第61-63页 |
·不同年代育成水稻品种穗重和灌浆特性的变化 | 第63-65页 |
·不同年代育成水稻品种叶片净同化率的变化 | 第65-66页 |
·讨论 | 第66-67页 |
·小结 | 第67-68页 |
第五章 不同年代育成水稻品种光合特性的变化 | 第68-8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8-7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70-84页 |
·不同年代育成水稻品种剑叶光合特性的生育期变化 | 第70-77页 |
·不同年代育成水稻品种剑叶净光合速率与光强和CO_2的响应变化 | 第77-80页 |
·不同年代育成水稻品种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变化 | 第80页 |
·不同年代育成水稻品种剑叶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 | 第80-82页 |
·不同年代育成水稻品种剑叶光合特性与产量的关系 | 第82-84页 |
·讨论 | 第84-85页 |
·小结 | 第85-87页 |
第六章 不同年代育成水稻品种叶片保护酶活性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变化 | 第87-10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87-88页 |
·结果 | 第88-100页 |
·不同年代育成水稻品种剑叶丙二醛含量(MDA)的变化 | 第88-90页 |
·不同年代育成水稻品种剑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 | 第90页 |
·不同年代育成水稻品种剑叶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 | 第90-94页 |
·不同年代育成水稻品种剑叶过氧化物氢酶(CAT)活性的变化 | 第94页 |
·剑叶衰老过程中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变化 | 第94-99页 |
·剑叶保护酶活性和荧光参数与光合速率的相关性 | 第99-100页 |
·讨论 | 第100-101页 |
·小结 | 第101-102页 |
第七章 全文讨论与结论 | 第102-108页 |
·吉林省水稻超高产育种及栽培的基本策略 | 第102-103页 |
·吉林省水稻超高产育种及栽培株型探讨 | 第103-105页 |
·实现吉林省水稻超高产的生理学基础探讨 | 第105-106页 |
·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 第106-108页 |
全文结论 | 第108-111页 |
参考文献 | 第111-121页 |
致谢 | 第121-122页 |
作者简历 | 第12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