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4页 |
0 引言 | 第14-24页 |
·选题原因和意义: | 第14-18页 |
·本选题具有理论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本选题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 第15页 |
·都市遗产旅游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 第15-16页 |
·西安遗产旅游研究具有典型性意义 | 第16-17页 |
·本选题考虑到个人的研究兴趣和资料收集的便利性 | 第17-18页 |
·研究过程、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8-22页 |
·研究过程 | 第18-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研究和写作思路 | 第22-24页 |
第1章 国内外遗产理论实践与"遗产生态"概念的提出 | 第24-55页 |
·国际上遗产的概念演变、类型拓展与保护管理 | 第24-36页 |
·国际上关于遗产概念的演变与世界级遗产的类型拓展 | 第24-30页 |
·国际遗产概念发展规律和世界级遗产发展趋势总结 | 第30-31页 |
·国际上遗产保护与管理经验 | 第31-35页 |
·国际遗产保护管理的基本理念总结 | 第35-36页 |
·我国遗产的概念体系和保护管理 | 第36-47页 |
·我国的遗产概念体系 | 第36-43页 |
·中国遗产的保护管理 | 第43-46页 |
·中国遗产理论和实践的特点 | 第46-47页 |
·遗产生态概念的提出及其系统保护理念 | 第47-54页 |
·"遗产生态"概念提出的宏观生态背景 | 第48-50页 |
·《西安宣言》对于遗产保护的"完整性"的关注 | 第50-51页 |
·遗产生态的概念及其系统 | 第51-53页 |
·遗产生态的意义——遗产保护与管理、利用的生态和谐 | 第53-54页 |
本章结语 | 第54-55页 |
第2章 遗产旅游的理论与实践 | 第55-99页 |
·21世纪国内外遗产旅游研究:综述及比较 | 第55-74页 |
·新世纪国际遗产旅游的研究综述 | 第55-63页 |
·新世纪我国遗产旅游的研究综述 | 第63-71页 |
·新世纪国内外遗产旅游研究的比较 | 第71-74页 |
·遗产旅游理论研究内核思辨 | 第74-92页 |
·遗产旅游的概念甄别 | 第74-83页 |
·遗产旅游研究体系与内核的思辨 | 第83-85页 |
·本文提出的遗产旅游中的三个旅游体验研究系统 | 第85-89页 |
·旅游体验研究对于遗产旅游开发的启示 | 第89-92页 |
·我国遗产旅游开发的状况和问题 | 第92-98页 |
·我国遗产旅游的开发历史 | 第92-94页 |
·当前都市遗产旅游开发出现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 第94-96页 |
·遗产旅游开发不同于一般旅游开发的特殊性要求 | 第96-98页 |
本章结语 | 第98-99页 |
第3章 以景观为核心的遗产旅游开发HELP模式 | 第99-120页 |
·景观理论概述 | 第99-109页 |
·景观的概念 | 第99-102页 |
·本文重要的方法论基础:景观生态学及其研究拓展 | 第102-108页 |
·景观理论在遗产旅游开发中应用性的评价 | 第108-109页 |
·以景观为核心的遗产旅游开发HELP模式构建 | 第109-119页 |
·遗产旅游开发HELP模式构建的背景 | 第109-111页 |
·景观作为遗产旅游开发中介环节的意义 | 第111-112页 |
·以景观为核心的遗产旅游开发的HELP模式构建 | 第112-114页 |
·HELP开发模式的结构功能分析 | 第114-119页 |
·遗产旅游开发的HELP模式相比于一般旅游开发模式的优点和创新之处 | 第119页 |
本章结语 | 第119-120页 |
第4章 西安市遗产资源及保护性旅游开发策略(H) | 第120-149页 |
·西安市遗产资源内容体系及资源状况分析 | 第120-127页 |
·西安市基础数据资料来源:西安市旅游资源普查项目 | 第120-121页 |
·西安市遗产资源体系和内容 | 第121-124页 |
·西安市遗产资源状况分析 | 第124-127页 |
·西安市遗产资源保护管理状况 | 第127-136页 |
·西安市遗产资源涉及的保护管理部门和法规 | 第127-128页 |
·西安市遗产资源保护的状况 | 第128-133页 |
·西安文物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 | 第133-136页 |
·西安自然生态环境影响到整体旅游形象 | 第136页 |
·西安遗产资源的旅游开发现状及潜力 | 第136-144页 |
·西安遗产资源的旅游开发的历史 | 第136-139页 |
·新世纪西安市遗产旅游资源开发的新发展 | 第139-142页 |
·西安的遗产旅游资源的未来开发潜力 | 第142-144页 |
·西安市遗产资源保护性旅游开发策略 | 第144-147页 |
·遗产保护等级提升策略 | 第144-146页 |
·遗产周边环境园林化策略 | 第146页 |
·遗产轮休制度 | 第146-147页 |
·遗产生态监控策略 | 第147页 |
·遗产文化生态型和文化衍生型旅游产品开发策略 | 第147页 |
本章结语 | 第147-149页 |
第5章 西安遗产旅游体验研究(E) | 第149-172页 |
·本文旅游体验研究的问卷数据资料和统计分析方法 | 第149-150页 |
·本文的遗产旅游体验问卷数据资料 | 第149-150页 |
·问卷的统计分析方法 | 第150页 |
·西安遗产旅游者的旅游体验调查分析 | 第150-166页 |
·旅游前对西安的了解 | 第150-155页 |
·旅游中对旅游(城市)景观和景点体验 | 第155-161页 |
·旅游后体验 | 第161-166页 |
·西安遗产旅游体验的研究结论 | 第166-169页 |
·西安遗产旅游体验的动态过程的特点 | 第166-167页 |
·西安遗产旅游体验中的审美体验的特点和规律 | 第167-168页 |
·西安遗产旅游的参与体验程度的特点 | 第168-169页 |
·西安遗产旅游中旅游者旅游体验的塑造创新 | 第169-171页 |
·策划重游认知体验,鼓励遗产旅游者多次重游。 | 第169-170页 |
·以文物、文化遗产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为宗旨,塑造全方位的旅游体验。 | 第170页 |
·加强对遗产文化的挖掘和展示创新。 | 第170页 |
·旅游服务和环境管理完善遗产旅游体验。 | 第170-171页 |
本章结语 | 第171-172页 |
第6章 西安遗产旅游景观开发(L) | 第172-235页 |
·基于遗产历史生态的西安遗产旅游景观研究 | 第172-207页 |
·西安古都城历史的演变 | 第173-174页 |
·西安自然景观及演变 | 第174-180页 |
·西安文化遗产景观及演变 | 第180-202页 |
·西安自然和人文景观演变分析的结论和启示 | 第202-207页 |
·西安遗产旅游景观开发中对于遗产历史生态的保护和展示 | 第207-213页 |
·城市历史格局的保护和生态恢复在大尺度上展示西安遗产旅游景观。 | 第207-210页 |
·运用活化战略,多样化、创新性挖掘历史文化内涵。 | 第210-212页 |
·感官体验战略展示历史文化 | 第212-213页 |
·基于遗产空间格局生态的西安遗产旅游景观研究及开发 | 第213-230页 |
·西安各区县遗产景观的空间格局特征 | 第213-226页 |
·西安市遗产旅游景观的类型分析和空间格局特点 | 第226-228页 |
·西安遗产旅游景观开发的空间格局架构 | 第228-230页 |
·西安市不同类型遗产的景观开发模式 | 第230-234页 |
本章结语 | 第234-235页 |
第7章 西安市遗产旅游产品开发(P) | 第235-272页 |
·西安市遗产旅游产品开发策略 | 第235-237页 |
·景观项目带动策略 | 第235-236页 |
·生态策略 | 第236页 |
·价格策略 | 第236页 |
·优质服务策略 | 第236-237页 |
·重点建设的遗产旅游品牌产品开发创新 | 第237-265页 |
·森林公园 | 第237-241页 |
·博物馆和遗址公园 | 第241-252页 |
·历史文化名城 | 第252-255页 |
·旅游演出 | 第255-258页 |
·遗产文化产业园(广场)和遗产主题公园 | 第258-265页 |
·西安以遗产为主题的旅游产品组合 | 第265-271页 |
·西安遗产旅游产品的空间板块组合 | 第265-266页 |
·西安遗产旅游产品的线路组合 | 第266-267页 |
·西安遗产旅游产品的营销组合 | 第267-271页 |
本章结语 | 第271-272页 |
结论 | 第272-276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 | 第272-273页 |
·西安案例的特殊性和遗产旅游开发Help模式适宜性的讨论 | 第273-276页 |
参考文献 | 第276-287页 |
附录 | 第287-308页 |
致谢 | 第308-309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3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