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前言 | 第12-19页 |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14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三、主要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四、基本思路与逻辑结构 | 第16-17页 |
五、论文的主要贡献及不足之处 | 第17-19页 |
1. 助学贷款制度与信用保证保险的一般理论分析 | 第19-32页 |
·助学贷款制度的概述 | 第19-25页 |
·助学贷款的概念及意义 | 第19-22页 |
·助学贷款的性质 | 第22-24页 |
·助学贷款的风险分类 | 第24-25页 |
·信用保证保险概述 | 第25-27页 |
·信用保证保险的概念及性质 | 第25页 |
·信用保险概述 | 第25-26页 |
·保证保险概述 | 第26页 |
·信用保险与保证保险的共性和区别 | 第26-27页 |
·助学贷款风险与信用保证保险的关系 | 第27-32页 |
·助学贷款的风险分析 | 第27-30页 |
·助学贷款信用保证保险的原理分析 | 第30-32页 |
2. 国内外的助学贷款制度及其风险管理 | 第32-51页 |
·国外的助学贷款制度及其风险管理 | 第32-38页 |
·发达国家的助学贷款制度及其风险管理 | 第32-35页 |
·发展中国家的助学贷款制度及其风险管理 | 第35-38页 |
·我国的助学贷款制度及其风险管理现状 | 第38-51页 |
·我国助学贷款的发展历程 | 第38-44页 |
·我国助学贷款的发放和回收情况 | 第44-47页 |
·我国助学贷款的风险管理 | 第47-51页 |
3. 我国助学贷款信用保证保险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 第51-61页 |
·我国助学贷款信用保证保险的现状 | 第51-58页 |
·我国助学贷款信用保证保险推出的背景 | 第51-52页 |
·现行助学贷款保险的三种模式 | 第52-55页 |
·现行助学贷款信用保证保险三种模式的利弊分析 | 第55-57页 |
·开展助学贷款信用保证保险的积极意义 | 第57-58页 |
·我国助学贷款信用保证保险的发展趋势 | 第58-61页 |
·商业保险公司提供风险管理技术 | 第58-59页 |
·国家风险补偿金作为保费来源 | 第59页 |
·助学贷款信用保险与保证保险共同分担风险 | 第59-61页 |
4. 我国助学贷款信用保证保险的模式与风险管理 | 第61-73页 |
·助学贷款信用保证保险的模式构想 | 第61-63页 |
·将信用保证保险作为助学贷款的机制补充 | 第61页 |
·信用保险与保证保险相结合的动态模式 | 第61-62页 |
·更大程度上实行真正的商业性和政策性的结合 | 第62-63页 |
·建立助学贷款保证保险与利率浮动机制 | 第63页 |
·我国助学贷款信用保证保险的风险管理 | 第63-73页 |
·学贷险经营过程中的风险管理 | 第63-68页 |
·有效的再保险保障 | 第68-69页 |
·风险管控配套特别措施 | 第69-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后记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80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第80页 |